五月不雨後果自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思兔閱讀sto.ist),接著再看更方便。
……
陸明不疾不徐地走在駐地的路上,翻閱著手中的文件。
這是海睿明的外遷計劃,內容清晰,詳略得當,且明顯在易讀性上下了心思——在海部長的視角裡,陸明的文化程度是謎。
外遷計劃總共分六步,耗時八個月。
第一步,以堡壘都市為中心,以裝甲部隊在太行山內拓展領地;
第二步,遷出第一批人員進行耕墾,嘗試以百人為單位結成兵團定居;
第三步,確認第一批外遷者可以立足,墾區穩定後,複製這一模式,在陸明的武力保障下開始批量向外獵殺獸群;
第四步,向a市開展收複戰,將關鍵水利、電力設施納入掌握;
第五步……
陸明一麵快速翻閱文件,一麵微微點頭。
這份計劃周密詳細,綜合考量了堡壘都市的軍力、產能、人口狀況與執政能力的拓展方式,甚至能在外遷的同時留出足夠的軍事與行政冗餘,以應對突發狀況。
而這套製度的內核,則是具有極強開拓能力的軍墾製度,其最終目標,是在後末世時代,打造一套工、農、兵、學、商五位一體的半軍事化組織和社會經濟體係。
陸明看著這套方案,眼眶有些發熱。
海睿明當然不知道,在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少年眼中,這些內容分外眼熟。
在工業發展的初級階段,這套方案堪稱迷你版治世良方。
陸明合上手中的方案,掂量了兩下,感覺沉甸甸的。
他在原地踱了幾步,撓了撓頭。
隻有一個小小問題。
大約四小時前……它忽然過時了。
陸明也很無奈。
他可以從這份計劃的細節上看出,海睿明一定他從出征那一刻忙到現在。
當他在前線與一頭頭巨獸廝殺的時候,這位海部長也在挑燈夜戰,沒黑沒白地梳理堡壘都市的資源,儘快給出這份計劃。
而且,從計劃的結構與流暢程度上,陸明有一個猜想——海睿明或許很早就有外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