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打開講義第137頁。辛二,明結解無二決通次義。
我們淨土宗的修行人,窮儘一生地努力修學,主要的目標就是要達到臨終的正念。所以古人常說,千念萬念,為的就是要達到臨終的正念。因為我們必須在臨命終的時候保持正念的狀態,然後把佛號現出來,這樣才能夠感應道交。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臨命終的時候雖然念佛,但是內心產生了貪念,產生了顛倒,這樣就沒辦法往生。所以我們臨命終的時候往生與否,除了念佛以外,你內心那種正念的狀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
那麼,從這樣的目標來看,我們平常的修學,除了念佛以外,調伏煩惱就變成非常重要。從淨土宗的修學者來看,我們可以把調伏煩惱分成三種人:
一種是強力壓製的修學者。就是我們有煩惱,但沒關係,我們安住在佛號,透過對佛號專注的念力來調伏我們的煩惱,不能念要他念,不能專要他專。當然,剛開始我們都是這樣做的,但是這樣子隻是在事相上的專注的“止”,沒有觀行,這樣會有問題。因為你這個煩惱是無始劫熏習所成,所以它是一個很熟悉的強大的勢力;我們念佛法門是今生才修學,很生疏的,你怎麼能夠抗拒煩惱呢?你作不了主的。所以古人說,在事相上修學是修道多辛苦,你花了很多精神體力,效果並不好。所以這個強力的壓製,剛開始是可以,但是不是一個究竟的方法。
第二個就是善巧對治。這個人慢慢地知道無常、無我的道理,觀察我們的心是生滅變化的,所以從無常、無我的觀照當中開始去對治它,然後再把佛號提起來。那麼這種方法當然比第一個好多了,它有理觀的成分。但是從《楞嚴經》的角度,從圓頓止觀來看,這樣的對治是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因為我們隻知道從煩惱的作用、從煩惱的枝末上對治,我們不知道煩惱的“根”在哪裡。就是這個草你把它除過以後,下過雨以後,經過幾天,它又長出來了,效果也不好。
第三種是從根本上拔除。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煩惱,但是在麵對煩惱的時候,我們處理的方式不同。要以本經來說,我們遇到煩惱的時候,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所以我希望我們修《楞嚴經》的人,遇到煩惱你要逆向操作,你不要跟著它走,你要問它:你從什麼地方來?回光返照,你要照這個煩惱的“根”。煩惱,因為它是一個沒有根本的東西,所以你一照它,它就怕了。你要順著它走,它的勢力就越來越大。所以當我們回光返照的時候,我們會得到一個答案: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其實煩惱是沒有自體的,它隻是清淨的本性中顯現的一個假相,一種如夢如幻的假相而已。
所以,當我們能夠正念真如的時候,再把佛號提起來,這個時候我們不是“斷”煩惱,叫作“轉”念念佛。先用正念真如的止觀,來照見煩惱的體性是畢竟空的,然後再用佛號把煩惱轉到佛號去。就是一個“轉”字,你連斷都不要斷,因為它不真實。這就是後來曆代祖師所強調的禪淨雙修,先用禪觀的力量把煩惱的根照破,然後再把佛號提起來,把這個煩惱的勢力轉過來。從根本上的破壞,從作用上的轉變。
這個大家要體會一下。我們待會講到〈念佛圓通章〉、講到“耳根圓通”的時候,這怎麼樣能夠會通,怎麼禪淨雙修,這個詳細的觀念我們到那個地方再詳細地說明。
總而言之,本經的禪觀,是有助於我們達到臨終的正念,這是非常有幫助的。
辛二、明結解無二決通次義分二:壬一、正明結解無二;壬二、兼顯六解一亡
我們看辛二,明結解無二決通次義。第一個“結”,是指的眾生一念的迷情所產生的種種的障礙,叫作結;第二個“解”,是表示諸佛因為清淨的觀照所產生的解脫。那麼為什麼講“無二”呢?就是說,不管是眾生的障礙跟諸佛的解脫,都是同居於六根當中;障礙也是從六根所發起的,而解脫也是從六根所生起的。所以說,依照這種道理佛陀來會通、來決斷第二決定之義,從結解無二的道理,來決斷、會通這個第二決定義。這一科的大意是如此。分兩科:一,正明結解無二;二,兼顯六解一亡。
壬一、正明結解無二分二:癸一、疑請;癸二、開示
我們正式說明結解無二。這當中又分兩段:
【圖一】
癸一、疑請
“疑請”就是阿難尊者他心中產生疑問而請示於佛陀。我們看阿難尊者他生起什麼疑惑。看第一段。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雖說第二義門,今觀世間解結之人,若不知其所結之元,我信是人終不能解。
那麼阿難尊者白告佛陀說:世尊!您老人家前麵已經詳細地宣說這個第二義決定的道理,也就是所謂的眾生無始劫來有很多很多的發業潤生的煩惱,而這個煩惱是由六根所造作的,而眾生的果報也是由六根來領納。所以,這個“第二義門”已經道出了我們生命當中,不管是因地的造作,不管是果報的領納,其實這個六根都扮演重要角色。那麼現今我再觀察世間上一切的眾生,假設要解除六根之結,如果他不能夠了解這個成就結的根元,六根的結這個障礙是怎麼生起的,它的原由在哪裡,我相信這個人是終究不能去解除六根之結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