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意識侵蝕者
災害等級:三級
訪問等級:三級
入口:無
出口:無
描述:意識侵蝕者是一種超自然的靈體生物,它們無形無質,遊蕩於現實與虛幻的邊緣。能夠感知到人類大腦散發的腦電波,一旦鎖定目標,便會順著腦電波的頻率悄然潛入人類的意識之中。起初,宿主隻會感到輕微的思緒混亂、幻聽幻覺,隨著侵蝕的加深,意識逐漸被其掌控,行為變得不受自身控製,甚至會做出危害自己和他人的舉動,而原宿主的意識則被囚禁在意識深處,無法對外界做出任何反應。
收容方式:鑒於意識侵蝕者的特殊存在形式,目前采用特製的腦波乾擾裝置,對被侵蝕者進行隔離與防護,阻止其進一步擴散影響。同時,由經驗豐富的靈能學者與心理專家組成聯合團隊,通過深度催眠與精神引導,嘗試進入宿主的意識空間,與侵蝕者進行周旋,逐步引導宿主自身意識覺醒並共同對抗侵蝕者,以恢複意識的正常控製權。
發現記錄:在古老遺跡的探索過程中,考古隊打開了一個神秘的封印石棺。石棺開啟瞬間,釋放出一股強大而隱晦的精神力量波動。隨後,參與考古的人員陸續出現異常行為和精神錯亂現象。經過一係列艱難的調查與研究,最終確定了意識侵蝕者的存在及其入侵方式。
行為準則:
1所有涉及神秘遺跡、未知精神力量物品的接觸與研究,需提前製定完善的安全預案並經過嚴格審批。
2未經專業培訓與授權,嚴禁對出現疑似意識侵蝕症狀的個體進行隨意處置或嘗試接觸其意識層麵。
3開展針對意識侵蝕者的研究與實驗時,必須保證現場有足夠的靈能防禦措施和緊急救援手段,防止侵蝕者突破控製或造成更大範圍的意識汙染。
研究與實驗記錄報告
一、實驗目的
本實驗旨在深度剖析意識侵蝕者的內在特性與行為範式,挖掘其與人類意識交互的底層邏輯,進而探索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與根除途徑,力求構建具有廣泛適用性的防護及治療藍圖,為人類在超自然意識威脅下的安全保障提供科學依據。
二、實驗對象
1人類誌願者:經嚴格篩選流程,擇取若乾名呈現不同程度意識侵蝕表征的誌願者參與實驗。在詳儘闡釋實驗潛在風險並獲取誌願者本人及其家屬的書麵知情同意後,將其納入實驗範疇。誌願者涵蓋不同年齡層、性彆及職業背景,以確保樣本的多樣性與代表性。
2實驗動物模型:選用特定品係的實驗動物,通過精心設計的模擬意識侵蝕場景誘導模型構建。在動物模型構建過程中,嚴格遵循動物實驗倫理規範,確保實驗動物的福利與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三、實驗過程與觀察記錄
(一)初期階段
1意識活躍度監測與意識空間探測
借助高精度腦波乾擾裝置構建防護實驗環境,運用先進的腦電信號采集與分析係統,對被侵蝕誌願者的意識活躍度實施持續監測。隨著時間序列的演進,所采集腦電波數據呈現出顯著的規律性異常波動,經頻譜分析與時間序列建模,發現其與意識侵蝕者的潛在活動周期呈現高度契合性。
在深度催眠技術誘導下,專業靈能學者依循既定的意識潛入協議進入誌願者意識空間。於該意識空間內,通過精神力感知與可視化技術,觀測到意識侵蝕者呈現為具有特定能量特征的模糊暗影形態。此暗影實體持續釋放出具有乾擾性的精神觸手狀結構,逐步纏繞並壓縮誌願者的意識核心區域,致使誌願者意識活動範圍呈漸進性縮減態勢。
2實驗動物模型意識侵蝕路徑分析
對實驗動物模型實施精確的精神力追蹤物質注射操作,該追蹤物質具備特異性標記與高靈敏度檢測特性。借助分子影像學技術與神經功能監測手段,發現意識侵蝕者在入侵實驗動物模型意識時,展現出對與本能反應調節及記憶存儲相關腦區的優先靶向性攻擊模式。受此影響,實驗動物模型呈現出典型的行為錯亂表型,包括運動協調性喪失、本能行為異常以及記憶功能顯著衰退等症狀,且通過組織病理學與神經生物學分析,進一步證實了相關腦區的神經細胞結構與功能損傷。
(二)中期階段
1意識空間內精神力衝擊實驗
設計並實施多參數的精神力衝擊實驗,在意識空間內對意識侵蝕者進行係統性乾預。通過精確調控精神力衝擊的頻率與強度參數,構建多組對比實驗條件。實驗結果表明,低頻高強度的精神力衝擊模式雖能在短期內實現對侵蝕者的空間驅離效果,但與此同時,該模式對誌願者的意識本體結構與功能完整性造成了較為嚴重的附帶損傷,表現為意識碎片化、認知功能障礙等症狀;與之相對,高頻低強度的精神力衝擊策略難以對侵蝕者產生實質性的抑製或驅逐作用,反而觸發其防禦應激機製,導致其對誌願者意識的吞噬速率顯著加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