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捫心自問,如果是羅馬尼亞的斐迪南遇刺,喬治能否像威廉二世那樣,為朋友複仇不惜挑起世界大戰?
喬治自問做不到。
不過威廉二世的目的也不單純,未必就是為朋友複仇。
以英國的實力,尚且對軍備競賽感到捉襟見肘。
德國人的情況也沒有好到哪兒去。
去年各國的軍費開支,折合美元計算的話,英國是6.8億,法國是6.7億,俄羅斯是8.5億。
同盟國那邊,意大利4億,奧匈帝國隻有3.8億,德國的8.8億,全世界軍費最高。
去年德國本土的國民生產總值為124.77億美元。
之所以強調本土,是因為德國還有海外殖民地。
不過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不僅沒能為德國創造收入,反而需要德國撥款,才能維持殖民地統治秩序。
所以,德國的海外殖民地,絕大部分都是英法看不上的邊角料,才輪到德國。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威廉二世一定要推翻英法確立的世界殖民體係。
德國統一才幾十年,在財富積累上,肯定不如英國,甚至連俄羅斯帝國都不如。
德國的軍費開支卻世界第一,所以威廉二世瘋狂外表下隱藏的,是深層次經濟危機。
簡單說就是再不打,德國就撐不住啦。
帝國總參謀長蘇霍姆利諾夫做出了兩份作戰方案,一份是俄羅斯帝國全麵采取守勢,絕不主動進攻,坐等德奧聯盟和英法聯盟兩敗俱傷,然後再收拾殘局。
一份是如果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王國宣戰,俄羅斯帝國會按照盟約向奧匈帝國宣戰,先擊敗奧匈帝國,然後再攜手英法夾擊德國。
在這兩份計劃中,俄羅斯帝國即便進攻,也隻會發生在巴爾乾。
所以尼古拉希望喬治擔任巴爾乾戰區總司令。
歐洲戰區總司令則是由小尼古拉擔任。
波羅的海艦隊在戰爭期間歸歐洲戰區指揮,喬治則負責巴爾乾地區所有俄軍,以及地中海艦隊的指揮。
空軍作為戰略力量,直接接受尼古拉指揮。
“我沒問題,喬治你呢?”
小尼古拉躊躇滿誌,他終於得到了證明自己的機會。
這個機會不僅限於在戰場上證明自己。
還在於和喬治的競爭。
“我也沒問題――”
喬治不懼競爭,隻希望小尼古拉不要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