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親手終結俄羅斯的混亂,帶領俄羅斯繼續作戰,在那之前,任何國家不能和同盟國進行談判。”
喬治提要求,他要確保俄羅斯有資格參與戰後勝利果實分配。
“當然!任何國家和敵人的私自接觸都是可恥的背叛!”
邱吉爾這話絕對有發泄成分。
喬治對第二臨時政府的厭惡,又上一個新高度。
這幫人不僅不在乎俄羅斯的利益,同樣不在乎俄羅斯的榮譽。
和英國人一樣,法國人也為喬治送來援助和承諾。
承諾這東西,喬治其實不在乎。
承諾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上,喬治要是做不到,承諾再好都沒用。
援助什麼的喬治也不在乎,君士坦丁堡什麼都不缺,英國和法國還需要從俄羅斯進口呢。
喬治接待盟友的同時,維特正式接管君士坦丁堡的民政工作。
李沃夫政府倒台後,維特遭到克倫斯基的排擠,遂辭去職位,來到君士坦丁堡。
喬治對維特還是很喜歡的。
維特不是合格的決策者,絕對是合格的執行者。
喬治給維特的第一個工作是,安撫逃至君士坦丁堡的貴族成員。
有了喬治的支持,維特的工作效率堪稱大刀闊斧。
維特先告誡那些要求特權的貴族成員,想留在君士坦丁堡,就要遵守君士坦丁堡的法律,否則就請離開。
不遵守法律的後果,看看現在的聖彼得堡就知道了。
法律是對所有人的約束,連尤裡耶夫大公都遵紀守法,其他人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大部分人在經曆了聖彼得堡的巨變之後,對於特權的需求,其實並非必不可少。
有些人很難溝通,比如小尼古拉。
特權對於小尼古拉來說,與生俱來,就像他在喬治的辦公室,可以隨意掏槍殺人一樣,對方到底是第二臨時政府的談判代表,還是普通人,對於小尼古拉來說並沒有太大區彆。
小尼古拉覺得基洛夫該死,於是就殺了他。
基於同樣的理由,亞曆山大和小菲利克斯殺死拉斯普廷,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同樣是特權的表現。
拉斯普廷死後,尼古拉說了一句“誰都無權殺人”,本質上也是對法律的維護。
拉斯普廷是否該死,應該由法律來決定。
在聖彼得堡,對於小尼古拉的行為,維特無計可施,所以維特的很多政策都無法推行。
喬治全力支持維特的工作,所以和小尼古拉的溝通,由喬治負責。
“那個家夥難道不該死嗎?”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