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軍雖然沒有崩潰,但是也徹底失去進攻能力,這就是從去年至今,西線沒有爆發大規模戰役的原因。
喬治分彆給英、法、美發電報,拒絕任何外來幫助,俄羅斯的問題,隻能由俄羅斯人自己解決。
俄羅斯現在的問題不僅僅是臨時執行委員會,受美國總統威爾遜14點和平建議的影響,俄羅斯境內多地陷入混亂,社會秩序遭到極大破壞。
《布列斯特合約》簽字後,基輔突然冒出來一個“執政內閣”,宣布烏獨立。
喬治給魯涅夫發電報,命令魯涅夫出兵鎮壓基輔的叛亂。
魯涅夫還沒有抵達基輔,臨時政府宣布喬治領導的巴爾乾軍團為叛軍,號召所有俄羅斯人挺身而出,為維護俄羅斯的利益而戰。
這個口號的效果並不好,因為現在俄羅斯農民無比懷念沙皇時代。
斯托雷平改革後,俄羅斯農民主要從佃農變成自耕農,擁有自己的土地,生活逐漸好轉。
尼古拉退位後,各地不約而同,停止向聖彼得堡輸送糧食。
從去年夏天開始,聖彼得堡真正陷入糧荒。
為解除糧食危機,臨時政府推行餘糧征集製,將農民家中除口糧和種子之外,多餘的糧食全部收繳,由政府付給一定貨幣作為補償。
此時由於臨時政府的瘋狂印鈔,盧布體係已經崩潰,臨時政府的貨幣補償政策,實際上和無償征收沒有區彆。
農民不願意無償上繳自己的糧食,於是臨時政府派出的部隊采取強製方式征收,引發農民的激烈反抗。
1918年的農民暴亂,由於資料缺失,不知道具體有多少。
但肯定比此前30年的農民暴亂加起來還要多。
除糧食之外,臨時政府的工業生產也存在很大問題。
臨時政府的基本盤是工人,為阻止“叛軍”的進攻,臨時政府征召大量工人入伍,對工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
雪上加霜的是,由於前一階段工人對工廠機器的破壞,導致帝國三大的生產能力,大概隻有1916年的五分之一,尚且不如1914年。
喬治動手前做好了充分準備,阿穆爾堵住西伯利亞,波羅的海艦隊封鎖聖彼得堡,喬治坐鎮君士坦丁堡,鎖住最後一個出海口,敵人已經無路可逃。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