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輕笑,伸手順著金獅額角的毛發:“最喜歡金獅了,金獅真是好可愛。”
金獅扭頭,哼了一下。
回到了黃粱,杜將軍和李氏就都跪下來,叩謝南無大恩。
不管以後怎麼樣,他們能再度相聚,就足以感恩戴德。
杜將軍早已對朝廷失望,當年死在那山穀中的時候,就發誓永遠不再效忠於朝廷。
而看他的發妻這些年的遭遇,他更加堅定了這個信念。
杜將軍和李氏原本是一對恩愛夫妻,既然能做到將軍,杜家當然不是什麼窮苦人家。
能嫁給將軍,李家也是名門。
可救誰這樣的兩家人,都無力護佑一個喪夫的李氏。
李氏本名李巧兒,她的父親官職不算太高,是北地一處的六品官員。
當年與杜家結親的時候,杜將軍的家也在那裡。
那時候他還不是領軍的將軍,隻是他父親是將軍,他也才從軍不久,隻有從七品的官職。
兩家也算門當戶對,雖說是盲婚啞嫁,但是卻意外的互相對眼。
從新婚起,兩個人就恩愛和睦。
杜家李家都是開明人家,李家不嫌棄女婿一年沒幾天在家,杜家不嫌棄李氏久久不孕。
等三年後,杜家家主升官,舉家搬遷京城。
杜將軍也漸漸升官,開始領兵。
隻是世道不好,與匈奴的戰爭一場接著一場,卻是敗多勝少。
那時候的朝廷還不是如今這位官家,那一位多少還有一絲進取之心。
隻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國之將亡,哪裡是一個有些進取之心的皇帝能扭轉的?
朝廷上下早已被蛀蟲蛀空,上行下效,層層壓榨。
幾十年前,有銳意改革的大臣,可終究也沒抵得住朝中傾軋。
皇帝換了四個,個個都有自己的心腹,有自己的想法,那些有能耐的,想改革的大臣們流放的流放,被誣陷殺頭的殺頭,誰也沒得好下場。
到了杜將軍他們這一代能有權力的時候,已經是日薄西山。
朝中重文輕武,看不起武將,卻要武將拋頭顱。
大軍出發,糧草卻還不知在哪裡。
民間的征派一年重比一年,朝廷國庫更是窮的耗子都不進去。
隻有中間那些大臣們富得流油。
如此情況之下,戰爭怎麼可能贏?
杜將軍臨走那一日,拜彆了爹娘,與妻子訣彆,心中已經有了一去不回的念頭。
果然,不過半年,就是前軍大潰,戰死十萬。
緊接著,朝廷就派人去和談,賠款,割地,送公主。
好一派諂媚嘴臉。
給匈奴的錢尚且不夠,哪裡有一分錢撫恤戰死的將軍和士兵?
何況,這可是戰敗啊,朝中人還要臉,總要有人承擔吧?
還有誰比這些戰死的將軍們更合適背鍋呢?
是飛廉指揮不力,是他不顧將士們死活,逼得下麵人嘩變,不顧國家危難,導致兵敗……
誰也不提沒有糧草,誰也不提嘩變的那些人其實也隻是因為吃不上飯。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