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沒有開口,剛才他聽到了朱樉的語氣不善,回過頭再次揮筆寫著奏章。
朱樉靜靜地看著道衍,沒有說話,氣氛變得有些尷尬和壓抑。道衍感到有些緊張,他試圖說些什麼來打破這沉默的氛圍,但又不知道從何說起。過了很久,朱樉才慢慢地開口問道:“你法號叫什麼?”
“貧僧法號道衍。”道衍恭敬地回答道。
“那你說說你來這裡的目的吧,是想成為太子的幕僚,還是要給本王送來一頂白色的帽子呢?”朱樉毫不掩飾地直接問道。
道衍聽到朱樉最後的那句話,臉色頓時大變!
他心中暗自驚歎,這個秘密怎麼會被吳王知道!他原本計劃著尋找一位親王,將白帽子獻給他,以此來實現自己的野心。
然而,這個計劃是如此隱秘,連他自己都隻有一個大概的計劃。可現在,吳王竟然一語道破,讓他感到十分震驚。
道衍深知,自己的一生所學隻有在亂世之中才能得到充分施展。
如今的大明王朝已經四海升平,社會安定,需要的是能夠治理國家、安撫百姓的人才,而並非像他這樣心懷陰謀詭計之人。
道衍常常感慨自己生在了正確的時代,卻在自己學有所成之時,亂世已經結束。
“怎麼?讓本王說中了?”朱樉雙眼緊緊盯著道衍,語氣帶著幾分戲謔和挑釁。道衍的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恢複平靜,雙手合十,恭敬地回答:“阿米托福,貧僧斷不敢做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
然而,朱樉根本不相信道衍的話。他心裡清楚,曆史上的道衍可是個心機深沉、野心勃勃的人物。當年洪武十五年的時候,朱元璋挑選高僧隨侍諸王,為病故的馬皇後誦經祈福。
那時,道衍就通過僧錄司左善世宗泐的舉薦,成功獲得了這個機會。更重要的是,他與燕王朱棣一見如故,相談甚歡,隨後主動請求跟隨朱棣前往北平。
道衍來到北平後,順利當上了慶壽寺的住持。但他並不滿足於此,經常出入燕王府,與朱棣暗中密謀。一開始,他還比較含蓄,隻是委婉地向朱棣暗示一些事情。
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暗示漸漸在朱棣心中生根發芽,成為了日後靖難之役爆發的導火線。
然而,當洪武二十年太子朱標去世時,朱元璋僅在六天後便傳旨冊封朱允炆為大明皇太孫,這引起了諸王們的極大不滿。
隨著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相繼離世,作為諸王之長的朱棣在聽到道衍送給他“白帽子”(王上加白即皇)後,其野心終於無法抑製。
直至靖難之役爆發,可以說,道衍對朱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他這樣的人物在亂世中就如同三國時期的郭嘉、賈詡等謀士一樣,能起到關鍵作用。
而他的偶像目標正是前元開國皇帝忽必烈身旁的劉秉忠。
朱樉深知,在亂世之中,道衍的作用不可小覷,但如今盛世已至,並不需要道衍這樣的投機分子存在。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