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妃,朕也知道恪兒是為了你。
但他火燒北衙門,此事影響甚廣。
如今隻是讓他去宗正寺,已經是很輕了。”
李世民這話完全沒毛病,確實已經是從輕發落了
楊妃抽泣著說道:
“陛下,臣妾知道恪兒犯了錯。
但長孫順德也並非無辜之人,他指使宮女偷盜,本就有錯在先。
如今卻讓恪兒一人承擔後果,臣妾實在是心疼。”
其實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就看你的立場,是站在誰的那邊。
如今兩人都是觸犯唐律,而且誰的罪名都可大可小。
這時長孫皇後也來到顯德殿外,但是卻沒讓人通報,隻是站在顯德殿外聽著。
李世民繼續說:
“恪兒做事也確實魯莽了些,讓他去宗正寺,也正好讓他學學禮,改改這個不過腦子的毛病。
將來也能好好有所成就。”
李世民這下就把話岔到對李恪的教育上,而楊妃對李恪的教育卻有她的看法。
“臣妾不需要恪兒有什麼本事,也不需要恪兒有什麼成就,生在皇家是福也是禍。
不過既然陛下說了,臣妾以後定然教導恪兒收收性子,不要和大臣做對,免得未來”
楊妃後麵都說不出口,實在是不敢想,她可是知道那些大臣背後都是大家族支撐,她們母子卻隻能依附皇室。
那些大臣大不了不當官,依然是富家翁。
但是她們母子萬一沒了這點身份,惹怒了皇上,她們就無依無靠了。
因為楊妃的娘家早就在長安被攻破的時候就被清算了。
楊妃娘娘這話就是字麵意思,完全沒彆的想法,也是親身體會。
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心,要看你的立場。
所以聽在李世民耳中,楊妃這是在說她的身世和經曆,確實是福禍相依。
因為是前朝公主所以攻破長安的時候被抓被牽連,又因為是前朝公主,最後被迫嫁給自己逃過被清算。
如果楊妃是民間的女子,李世民哪怕再喜歡,也不會強迫,還得女子和女子父母同意才行。
就是因為是前隋公主,才會沒有選擇被迫嫁給李世民。
李世民現在也終於想起這麼些年來,自己確實沒怎麼陪陪這母子。
李恪成長的幾年,他都在打仗。
好不容易不打仗了,又因為李恪不是嫡子,沒有重點關注過。
如果不是李恪一而再的鬨出這麼多事,估計都不會頻頻見麵。
李世民一邊安慰楊妃,一邊說:
“好了好了,你先回去,晚上朕去你那裡再和你說這些吧,你放心,恪兒終究是朕的兒子,不會苛責他的。”
顯德殿外的長孫皇後,聽完楊妃的話也想到了不一樣的地方。
長孫皇後從小就聰慧,就曾思考過人活著為什麼?
長大嫁給李世民後,變成思考怎麼做好一個妻子的本分。
李世民一家起兵後,長孫皇後每日為自己那個總是帶頭衝鋒的二郎祈福。
李世民成為秦王後,長孫皇後又周旋在李世民和李淵之間,儘力緩和父子日漸緊張的關係。
喜歡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請大家收藏: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