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宋家並不知道趙家和王家談了些什麼。
而且事關皇後娘娘和趙家的顏麵,大家都默契地什麼都不去問。
隻知道王尚書很快就遞交了告老還鄉的奏折,也很快被準了下來。
很快,王家便拖家帶口,匆匆離京。
此事雖然在京城私下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波,但是很快便又恢複平靜,仿佛這京城從來就沒有來過什麼王家一般。
金秋九月,正當秋收的季節。
之前一直忙著秋闈和冬梅大婚,全家也一直沒顧得上莊子的秋收。
好在,時間並不算晚。
待冬梅的婚事辦完,江清月當即便帶著徐家兄妹一塊來莊子上參觀。
徐家最興盛的時候在江都府外大大小小的莊子也有好幾處。
按理說,兩人也都是見過不少世麵的。
但是等兩人來到莊子上後,還是沒忍住各種驚歎連連。
江清月帶著兩人先是去了香皂工坊,領著他們看了眼下改進過的製皂流程。
隨後又帶著他們去逛了榨油坊、製炭處、蔬菜地、曬醬以及做皮蛋等等的地方。
待兩人對莊子有了大致的熟悉,這才準備去忙著秋收。
“咱們要在莊子上住幾天,你們倆隨便逛,院外的馬你們可以騎,不然走路太累了。”
兩人忙不迭地答應下來。
緊接著,江清月便和宋硯緊鑼密鼓地開始帶領大家收玉米和花生。
有了之前收土豆的經驗,莊子上的佃農們已經對高產作物稍稍免疫了一些。
但是看到自己收下來的金黃色的大山,眾人還是不敢相信,以為是自己眼睛出錯了。
玉米棒子曬完以後,一部分入倉留種,剩下的留下來等到以後農閒時再慢慢脫粒磨粉。
今年,莊子上還種了不少的花生。
這些花生,江清月原本是打算一部分送到榨油作坊去榨成花生油。
另外一部分直接上架到鋪子裡去賣。
哪知道徐長青在嘗過她做的鹵煮花生和油炸花生米之後激動壞了。
“這麼好的東西,放到鋪子裡賣大家也都不一定會做,還不如留在咱們酒樓裡,到時候說不定還能成我們酒樓的特色。”
江清月也笑著拍了拍額頭,“還是徐老板想的周到,我最近忙的差點都忘了酒樓這茬,那就全部留下來供應酒樓。”
花生耐放,等到酒樓開業沒什麼問題。
趁著在莊子上沒什麼人打擾,幾人便順勢開始商量起開酒樓的具體事項來。
如今,酒樓的鋪子都是現成的。
至於裝修布置,還有購置招人這一係列的事,徐長青都是再熟悉不過,壓根也不需要讓江清月操心。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商議定下酒樓的特色菜。
畢竟眼下的京城也是一天一個樣,短短一個夏天過去,京城裡開了不少的新酒樓。
有不少還都是曾經的京城老字號,也有一些是跟著從金陵遷過來的酒樓。
以及那些從姑蘇來的商客們,發現商機後也都紛紛過來開鋪子開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