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裡的莊稼都收獲完了,但是田野裡會有掉在地上的糧食。按照農村的慣例,在收獲莊稼三五天後,會開放拾秋。
也就是不論是誰家的地,任何人都可以去田野裡拾取遺落在地上的糧食。這些糧食如果不拾取,最終也會便宜鳥獸和田鼠。
顆粒歸倉後,第三天官府發布了,放開拾秋的活動,鼓勵城裡的老人、孩子、婦女、殘疾人,去地裡拾秋,補貼家用。
消息一出,全城都沸騰了。拾秋不僅僅是賺錢的手段,還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項活動。參與的人都很興奮。
多倫城裡的孩子們,在瘋玩了幾天後,就被家長們在背上背上小背簍,拿上小鏟子和小鋤頭。哥哥帶著弟弟,姐姐帶著妹妹,牽著家裡的黃狗,奔向田野,去拾取地上的莊稼。
司小鬆和四小波兄弟也備齊了工具,背著背簍出城去拾秋。家裡說了,不論撿拾多少東西都歸他倆所有,把他倆給樂壞了。
他倆還計劃著三天後去黑鬆林。畢竟隨著大家的撿拾,拾秋的收獲就會大幅度減少,畢竟越來越難撿到好糧食。
他倆準備三天後偷偷跑出去,越過鐵絲網去掏花栗鼠和鬆鼠的窩。弄點鬆子和榛子來賣。那個才是值錢的東西,價格是糧食的很多倍。
拾秋,大多是婦女、小孩子與老人的活計。
一般吃完早飯後,拾秋的人們便背上筐子,提上籃子,扛上鐵鍁和三齒耙子出就發了。
因為體力的原因,老人和孩子一般在出城比較近地塊撿拾,半大孩子和婦女則會更遠的田裡去拾。
且往往走的越遠,收獲越豐厚,滿載而歸,頗為惹人眼紅。
每年一度的拾秋,主要是拾收割時遺落的糧食,因為糧食種植麵積最大,到處都是。多倫城外種植最多的是玉米、高粱、穀子、黍子、大豆等。都在撿拾之列。
這些都是好糧食,和正常收獲的是一樣的。
最有意思的就是撿拾玉米棒子。
此時此刻,收獲棒子後的玉米秸稈被割倒躺在地上,隻要你用腳挨個踩來踩去,經常會感到腳下有圓滾滾的東西,這便是沒有掰乾淨的玉米棒子無疑了。
玉米今年種植量很大,因為耐寒和高產。司小鬆和司小柏剛開始的頭兩天,半天就能夠拾滿一筐。回家煮著吃,不論是粘玉米還是甜玉米都是小孩子的最愛。
晚上回家,用鐵簽子紮著伸進灶坑,烤熟了吃特彆好吃,儘管因為影響做飯,被老娘踢了好幾腳,他倆也不在乎。
但是,隨著大家的撿拾,第二天收獲就會少很多。
他倆撿拾了兩天玉米後,就決定去撿大豆豆莢,這可是男孩子最喜歡的事情。除了撿遺落在地上的豆莢、豆粒外,他們還在大豆田裡尋田鼠窩。
這可不是純粹的愛玩,一個田鼠窩往往能夠挖出兩三斤黃豆粒,這也是田鼠一家過冬的口糧了。一天挖幾窩田鼠,就是三十多斤大豆。
可以換豆腐了。交點加工費,一斤大豆出四斤老豆腐。
還可以換豆油,100斤大豆換12斤豆油,這個不用加工費,把豆餅給榨油鋪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