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三溪為了減少守城時的傷亡,在城頭上布置了大量的懸戶。
根絕明茅元儀,在《武備誌三·懸戶懸簾圖說》中介紹:“懸戶、懸簾,垜口第一切要之物。無此二者,賊萬弩齊發,城上不能存站。昔雷將軍麵中六矢,蓋少此也。今擬每垜口作木架一箇,兩足在內,栽於城上,一轉軸匡檔在外,緊貼兩垜之邊,上用覆格,可搭氈毯或用被褥,俱以水濕,直遮垜口,箭不能入。”
說白了,就是在垛口處,用木杆子,掛上淋濕的棉被、氈子等軟物。用來擋住城下射來的箭矢。
人躲在懸戶後邊,撩起一角偷偷觀察,或者射擊。
城下的蒙古人箭矢射上來,碰到懸戶,直接就會吧箭矢彈開。因為這東西不受力,飄來蕩去的,可以把箭矢的力道卸掉。不會穿透。
淋上水之後,增加了韌性和重量,而且可以防止火箭燒掉。
在有些電影裡,多層棉被加上土,淋上水,可以防機槍,披著去炸碉堡。這個雖然有些扯淡了。但是棉被加水確實可以防箭。秦良玉的白杆兵就是把棉被圍在鐵甲外麵,然後端著長矛去和八旗野戰的。
八旗的弓箭全部無法穿透。最後是靠著火炮把白杆兵擊垮的。
多倫城裡的棉被不少,不過馬上天就要冷了,人還要靠棉被禦寒呢。
這些棉被都靠水運來的。來之不易,河道冬天就要封凍了,物資運輸斷絕,再要運輸就要明年了。
安三溪舍不得拿出來糟蹋。
安三溪發現草原上有些灌木和地藤類植物非常的堅韌。而城裡又不缺少編筐編婁的手藝人。城裡的百姓都是逃荒的難民來的。裡邊乾什麼的都有。
於是安三溪把這些藤類用桐油浸泡,反複浸泡和暴曬,然後編成擋箭的懸戶,雖然是硬的,但是藤甲的柔韌性和彈性非常好。擋箭的效果非常不錯,而且重量還輕很多。
除了垛口安裝可以支起來的懸戶外,城牆上垛口牆內也安裝了向外傾斜的藤類頂棚,這樣就不用擔心拋射的箭矢隊城牆上人的傷害了。這種短蓬不寬,隻有兩米左右,但足夠保護城垛下的守軍了。
為了防火上麵還塗上了濕泥,澆上水。
這一個月來,蒙古人的進攻非常猛烈,這些懸戶極大的減少了傷亡。
晨曦號重新停下後,再度火炮發威,接連不斷的射擊,連續摧毀了十幾架拋石車。
在炮火下,蒙古人根本不敢爬起來,更彆說調整拋石車和投石機的方向了。此時,楚布清也看明白了,投石車這種笨重的玩意,隻能打固定的目標。對付運動目標,那就是給人家當活靶子了。
這條黑船上的佛郎機炮,射程遠遠超過投石車和投石機。從幾次發射看,最大射程在四五百米左右。除非他們彈藥耗儘,否則根本奈何不了他們。
眼看著投石車都摧毀的差不多了。磨桌下令道:“船頭的紅衣大炮,換霰彈,對準投石機。”
從傳聲銅管裡傳達的命令來到船頭的那個炮堡裡,付老六立刻指揮徒弟們,搖動高低機和方向機。炮位開始緩慢的旋轉。
投石機那邊幾千人在忙乎。黑壓壓的一片。
二百米有些遠。佛郎機炮的霰彈射程夠不著。佛郎機炮的霰彈射程最多一百五十米,再遠就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