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守禦千戶所直屬於北直隸都司,和遵化衛也沒有隸屬關係。而且遵化這個地方很特殊。
帝都設順天府管理京城及周邊地區。按舊製規定,順天府設府尹一人,府丞一人,下麵管轄大興、宛平、昌平、良鄉、遵化等24個州縣。
順天府地位特殊,順天府尹由於是首都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所以府尹的職位特彆顯赫,品級為正三品,高出一般的知府二至三級。
由尚書、侍郎級大臣兼管。正三品衙門用銅印,惟順天府用銀印,位同封疆大吏的總督、巡撫。
因長城的軍事地位十分重要,明太祖時期就在遵化長城沿線設軍守備,在遵化境內的關口就有二十餘處,如馬蘭峪、洪山口、馬蹄峪、秋科峪等。
因遵化的戰略地位日漸重要,所以明朝時期在兵力的縱深配置上,將遵化縣列為第一線,巡撫順天府等地方官員也將衙門安設在遵化。
《畿輔通誌》載“巡撫順天等府地方兼整飭薊州等處邊備一員。成化二年,始專設都禦史讚理軍務,巡撫順天、永平二府。尋兼撫河間、真定、保定凡五府。七年,兼理八府。八年,以畿輔地廣,從居庸關中分設二巡撫,其東為巡撫順天、永平二府,駐遵化。因為順天府地方太大,明朝的順天府尹駐在京城內,主管帝都城牆內的宛平和大興兩縣。也就是今天東城區和西城區。城外,順天府下轄的24縣,則專門設立了一個順天巡撫的省級官員來管理。同時,把永平府也劃歸這個順天巡撫來管理。崇禎二年又於永平分設巡撫兼提督山海軍務,其舊者止轄順天。順天巡撫,這是正兒八經的從二品文官。和一省的巡撫是一樣的地位。管理兩個府。明年也就是崇禎二年,永平府又從順天巡撫治下分出去了,和山海關合並設立山海關巡撫管轄。順天巡撫,仍然隻是主管順天府下轄24個縣城。巡撫衙門就設在遵化城裡。遵化雖然隻是薊州下屬的四個縣城之一。但是這裡地方不大,卻駐紮了很多的大衙門。順天巡撫府是省級大衙門。遵化東三十裡的三屯營是薊遼總督駐地,薊遼總督是正二品文官,封疆大吏。再加上遵化衛衙門,遵化衛指揮使是正三品。城裡最小的衙門就是遵化縣衙門了。縣官才是七品官。遵化順天巡撫行院,又稱撫院,都察院公署。規模非常宏大。楊凡雖然沒去過,但是也知道那裡是遵化最大的衙門。遵化巡撫是東林的人,楊凡和他們不對路。也不願去走動。衙門設在遵化城內東街胡同裡,即現在的遵化糧食局院內,雖屢加修葺,但隨著事務繁多,官吏逐漸增加,大小仍不適應需要。因遵化城
“開府建節稱重鎮”。正德六年、巡撫李貢遷於縣城西側守備署,又加以修繕。
嘉靖四十二年,巡撫溫景葵予以重修。使其成為
“中為堂,五楹;堂之後為軒、為後堂。如堂式為翼室,為東西序,各三楹為吏書所;又後為內署堂。之前為台、為廊、為坊、為儀門;門東為土神祠、分牌亭、為寅賓館;門西為射圃,亭為碑亭;又西為燕喜堂;南為大門,門外左、右置官廳,如式”。
圓都都上台後,遵化巡撫和薊遼總督一樣,也受他節製。明年他要提議設立山海關巡撫,把永平府分出去了。
目的都是用自己一係的人,加強對地方的控製。順天府院現在的規模,基本都是這次增建、改建後形成的。
其實,真說起來,楊凡的官職在遵化城裡真不算什麼。所以,楊凡沒事也不怎麼來遵化自討沒趣,這裡都是上官。
他的產業除了遵化城裡的興禾冶鐵老廠外,都搬走了,搬到新城去了。
楊凡不知道小胖子,找自己有什麼事情。今天沒有了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