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95章先進秦國和落後六國之間的矛盾
“按照我秦國眼下書寫的材料,官府文書主要有“牘”與“牒”兩種。牘就是木方,或木片;牒則由若乾支小木片或竹片編連在一起。”
““牘”與“牒”各有編排方法,書寫規矩。牘書寫文書,一牘上所寫,不要超過五行。如果是用牒。要根據事由,分彆編連,一事彆為一編;”
“事由不同,不得編連在一起。”
“按秦律,諸上對、請、奏者,其事不同者,勿令同編及勿連屬,事彆編之。有請,必物一牒,各之,令易知”。
“如果寫一件事情,用牒超過百支,則要分開編連,不得合編在一起,那樣容易散開。”
“同時,要選摘其中的關鍵語句或規定、結論,另外寫一份提要,以便於知悉事由。”
“如果上報司法案件的審理情況,則要附上所涉及的律令,並將之與所對應的案件合編在一起,在律令下寫明它對應何種案件,並注明犯罪人是否抓獲。”
“可是所有的這些,都隻有在學室內才能得到係統的學習,也才能從這些事情中感受到身為秦吏的職責,知道未來為史,案子要如何斷,文書要如何寫。”
“那些六國地方的官吏則不同。他們對君王和貴族的話奉為圭臬,律令今日是這樣解釋,明日是另樣解釋執行。文書的製作更是隨意,今天地方小吏呈送一個縣城的許多事,隻用一牘;他日改用上呈案情,又用簡、又用牘。”
好嘛,果然電視劇裡書架上整整齊齊一排竹簡都是假的。
“他們的政令混亂,法度不統一。不僅使得律法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不能說所剩無幾,隻能說蕩然無存。”
“六國的人長期習慣了自由散漫,違法犯罪,皆因為國家法度不嚴明所致。”
“而要在這樣的國家挑選文吏,即便他們會認字寫字,可是因為他們內心深處就沒有對法的敬畏,自然做起事來,決然不可能和學室出身的史一般。”
“天下之中,我秦國最強,是因為我們秦國執法強;六國疲弱,是因為六國執法弱。”
“韓非曾經說過,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第(1/3)頁
第(2/3)頁
“國家不會永遠富強,亦不會長久貧弱。執行法度的人堅決,國家就會富強;執行法度的人軟弱,國家就會貧弱。”
扶蘇聽到這些話,不由得想到一句話。
官府強,則國強;官府弱,則國弱。
“律史一番話,倒是讓吾茅塞頓開啊!隻是這時移世易,律法雖然要堅持統一,執法者更要強大嚴明,約束自己。但是法的本身,是為了規範人的行為。”
“如果法的規定超過了對人本身的要求,讓民眾對法律產生抗拒,寧可違法,也不願意從法,這樣做,才是對法的踐踏。要想維護一個國家的統一,就不能讓法律被這群無法無天的人踐踏。這時候又該怎麼做呢?”
扶蘇隻說到這裡便打住了。
他已然不想再公開表露自己想要給六國人寬刑的態度,他想要廢除一些亂七八糟的嚴苛的法律,以及肉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