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功臣、武將們陸陸續續進入鹹陽城。
與此同時,扶蘇的兄弟們也開始坐不住了。
幾年白米飯、肉羹吃下去,這些兄弟們一個個都成了大小夥,年輕力壯,頭腦靈活。
他們的生命周期,正處在萌芽而後開始茁壯的初步階段。
嬴政禪讓的消息傳來,整個桂宮炸了鍋一樣。
扶蘇過去對他們的恩情,記在心裡的人有很多,隻是想要做出點實際的事情報答的就沒幾個。
等到分封的消息傳來,桂宮裡那簡直是熱鬨極了。
一時間,他們也不去天祿閣讀書了。這幫皇子皇孫們,大白天把老師們趕出門外,兄弟們十幾個聚居在教堂裡,共同討論分封的事情。
“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分土封建,就從來都少不了兄弟們的。”
“如今陛下繼位,召集諸位功臣們回京,目的就是為了再行分封之事,延續周朝製度,法古利今。”
“陛下法祖宗,效周王,必然可以得臣民之心。”
公子高激情昂揚地說著,這些被皇室重點培養的孩子們,他們完全忘記了當初扶蘇讓博士、教授們規培他們的初衷。
“換句話說,我們兄弟等人,從此將再也不受羈絆了。我們將各有一塊封地,各有自己的子民、礦產、田畝。”
兄弟們都跟著歡喜大笑。
公子厚、和公子磐對視一眼。他們現在都長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判斷。高說的話,固然讓人感到興奮,可是厚和磐卻覺得他說的這些對他們來說很遙遠。
身為二哥的公子將閭,也是出奇的沉默。
不過眼下這種時候,三五人的沉默,和十多個人的喧嘩相抗衡,前者完敗。
孔鮒、淳於越等經學大師們,這些年為了培養這些孩子們,也算是苦心孤詣了。
眼下,他們被關在門外。
“我們傳道授業這麼久,為的是讓皇子們懂得經義。照著眼下這種狀況來看,我們這些年的努力怕是付諸東流了啊。”
淳於越振著衣袖。
當初在稷下學宮的各家名師們也都一塊兒聚了過來。
名家的老師朱子捋須笑著說:“我聽說,皇帝陛下召集了四十萬軍隊來到鹹陽。這分封的事情,恐怕還大有文章。”
“裡麵的孩子們,終歸是高興地太早了。我們啊,還是踏踏實實在這裡繼續教書的好。”
眾人雙目燃起,“竟然有這種事?”
“陛下登基雖然明著隻發了三道詔令,可是實際上得到傳國玉璽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調大軍回到鹹陽。我難道會騙諸位嗎?”
眾夫子聞言,一個個互相對視而笑。
眾人就要散去的時候,忽然屋子裡又傳出來笑聲,有人大聲的說:“大哥威武啊。”
“大哥真是厲害啊!連父皇的反都敢造!”
“要是大哥不當機立斷,我們王室的臉都要被丟儘了。”
“大哥真是英明神武啊。”
談到這件事,每個兄弟們都對扶蘇那是豎大拇指。
沒辦法,親生父親太糟糕,而扶蘇這個大哥又乾了所有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時間,扶蘇就成了十多個兄弟們心目中最強的存在。
對扶蘇,那是感恩加崇拜了。
其實,他們想要分封,有的人隻是單純地認為,大哥一向對他們很好,這次也會一樣,分封的事情少不了他們的。
這群剛剛成年頭腦靈活的小子們,正是嘴裡藏不住話的時候。
嘰嘰呱呱就把心裡話往外放,一時間群儒和大德高士們隻能嗬嗬笑笑了。
尉繚回來的路上,也聽說了民眾的議論。
在這個大秦,所有人都知道扶蘇是逼迫他父親秦始皇退位的,但是沒有人說扶蘇乾得不對,反之。所有人都在誇讚扶蘇。
尉繚途徑南陽城,刻意去拜訪一個老朋友。在酒肆裡,他聽一個老婦人說,“陛下早就該這麼乾了。”
“什麼,這話能說嘛?”
“怎麼不能說?人人都說,憑什麼我不能說。”
尉繚哽咽住了。
老婦繼續說著,“始皇帝人老了,耳朵不行了,腦子也昏了,不靈光了。一天天的發昏,把彆人的孩子搶去修仙,豬都不上的當,他敢上。可見是人不行了。”
第(1/3)頁
第(2/3)頁
尉繚聽到,哈哈大笑。
“說的在理啊,十分在理啊。始皇帝這個人,在泥潭裡的時候,就懂得韜光養晦。一旦站在了高山上,就是光著屁股滿山跑的孔雀,他還自以為自己在開屏呢。”
老婦聞言,更加歡喜。
給尉繚免費送了一壇酒。
尉繚得意,又給不少人講了秦始皇的黑料。
“秦始皇當初去琅琊郡東巡的時候啊,在路上指著一棵樹,說要封這棵樹為五大夫啊。”
南陽百姓們聞言,那是齊齊哄堂大笑。
這個故事他們已經聽了不下八百遍了。
但是每次隻要一想到這件事是秦始皇乾出來的後,不管他們聽多少遍,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那天,夕陽西下時,南陽城隅酒肆裡的人,度過了一個歡樂的下午。
而故事的主人――秦始皇,如今的太上皇,他則在夕陽西下時,望著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景象焚香打坐。
偶有蚊子飛來,嬴政立刻會跳起來,拿屁股之下的凳子砸它。
侍奉嬴政的貼身宮女們過去就懷疑嬴政有點瘋狂,今天看到這一幕,才確信始皇帝真是個瘋子。
除了任囂、尉繚兩人,李信、王賁、楊繆、楊端和、司馬欣等大將陸陸續續回到了鹹陽。
隻是他們中,隻有繚能單獨見到扶蘇。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繚在秦國並沒有多少實權,隻是給嬴政出謀劃策而已。
但是他明顯感覺到,扶蘇繼位之後,他可以大乾一場了。因為扶蘇會聽所有人的意見,而不是像秦始皇一樣讓所有人都聽他的意見。
回到宮裡,扶蘇也確實詢問了尉繚的意見。
扶蘇攤開地圖,用竹竿給尉繚展示著他的劃分。
“每有一位公子分得一塊,我也得一塊。”
“每有一位功臣得一塊,我也得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