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兔閱讀【sto.ist】第一時間更新《從包工頭到一方高官》最新章節。
在京城的時候楊辰就想過了,得派人去這個通彙印染公司了解一下他們公司的作風,如果在原所在地就是那種隨便排汙的企業,那一定得阻止他們在這裡投資。
而以楊辰的感覺,一個億的投資,這麼大的企業體量,連詳細的市場考察都不做,就急不可待地要投,如果沒有問題,才怪呢。
因為印染廠能投的地方不多,要不附近有紡織企業,要不附近有織布企業,他們是一個中間環節,單獨投到某一個地方,遠離其它環節,不符合成本要求。
而且非要建到河邊,基本上百分之九十可以證明他們有蓄意排汙的想法。
對於印染企業來說,水就是他們的生產要素,取水方便當然是其中一項,但是在丁莊那邊楊辰已經考慮到取水的因素了,給他們規劃的投資點就能方便取水。
但他們非要遠離生產地把廠建到龍陵河邊,嫌疑非常明顯。
楊辰沒有動用手邊的人,他們做這件事還是差點火候,讓省城那裡找幾個記者去就行。
雖然他們嘴上說是從靜海市來的,但從通彙印染這個名字上看,楊辰更懷疑他們是彙光市的,而且他們還在彙光市看到了廣告。
所以楊辰乾脆安排了兩波人,分赴兩地,同時互相交流,交換信息,務必揪出他們的尾巴來。
敢告楊辰的黑狀,雖然也有楊辰自己不想忍的因素,但他們畢竟是起因。
再加上他們的投資一看就不對,所以對付他們,楊辰不僅沒有負罪感,還非常興奮。
但在外麵,楊辰這幾天一直陰沉著臉,彆人也都能理解,畢竟剛剛到手的分工沒了,誰都會不高興。
直到有一天,陳荊聯打電話來告訴楊辰,說報紙那邊已經刊登了,二版頭條,題目就叫《地方招商引資中常犯的三個錯誤》,楊辰是第二作者,陳華安是第三。
但是楊辰找遍了《華夏經濟報》也沒有看到他說的文章,韓國強看他亂翻,也不知道他在找什麼,就問他。
“我老師說我有篇文章在這個報紙上發表了,但我怎麼都找不到。”楊辰十分苦惱,總不能再打電話問吧,顯得質疑老師。
“你確定是《華夏經濟報》?”韓國強也幫著翻了一遍,同樣也沒有看到。
“難道還有其它的經濟報?”楊辰有些意外,他記得就叫這個名字呀。
韓國強笑了笑:“咱們征訂報紙的時候就犯過這個錯誤,你看這個《華夏經濟報》的主辦方是誰?”
“全國商業聯合會?這是什麼機構?”楊辰還以為一直《華夏經濟報》是黨報黨刊的一種呢,竟然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機構。
“就是全國工商聯下麵的單位,咱們都被這個名字迷惑了,實際上經濟方麵真正的黨刊是這個。”韓國強去其它地方翻出來一疊報紙拿了過來。
《經濟日報》,楊辰一看就明白了,能叫這個名字的,都不是一般的報紙,再一看主辦方,宣傳部,怪不得呢。
結果楊辰翻了一遍,還是沒有找到,這下兩個人可就犯了難了。
人家那麼大個教授,總不會騙人吧。
韓國強一發狠,乾脆把去年的征訂目錄找出來,結果在前幾排就翻到了一個《華夏經濟時報》,主辦方是國務院下麵的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