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山城始建於明宣德五年,位於錦州市南山腳下,周圍“群山環拱,南臨大海,頗稱險阻”是遼西走廊上的重要軍事重鎮。
如今在鬆山城南門外,張誠、郭英賢全身縞素,他們身後是剩餘的不到三百家丁親軍護衛著楊國柱的靈柩緩緩前行。
薊遼總督洪承疇、總監軍張若麒、遼東巡撫邱民仰等官,以及陳九皋、吳三桂等各鎮總兵都隨在靈車之後,緩緩進了鬆山城。
楊國柱的靈堂就設在城內兵備道署對麵的官衙前廳內,郭英賢親自領著楊國柱的家丁親軍為其守靈。
何振雄與唐先成也要留下,卻被郭英賢斷然拒絕,因為宣鎮大軍在今日的一戰之中,傷亡頗重,急需他們回去穩定軍心。
就這樣,第一夜就由張誠與郭英賢一同為楊國柱守靈,其餘諸官將帥隨著總督洪承疇、總監軍張若麒拜祭完楊國柱靈位後,便陸續退去。
大明援遼王師首戰韃賊,自宣府鎮總兵楊國柱以下陣亡將官多人,如副將趙邦寧右臂中鐧,墜馬奮戰陣亡;遊擊將軍劉嵩基麵中一矢,洞貫腮頰,陣亡;守備羅文耀、李誌榮,千總仝獻章、梁得勝,都司劉文炤、王得功等儘皆捐軀鋒鏑,殞命沙場。
今日一戰,明軍各部也是傷亡頗重,最為慘重的就是宣鎮楊國柱麾下兵馬,好在戰場表現英勇,雖損傷極重,卻也給韃賊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經過統計,宣鎮三個步營隻戰亡將士就近一千餘,督標營騎兵也戰亡四百餘人,此外負傷的將士也有差不多千餘人馬。
宣鎮援遼兵馬戰損竟接近兩成,更兼主將陣亡,幾乎可以說宣鎮援軍已接近崩潰的邊緣,而且還將麵臨被瓜分的威脅。
總體算來明軍此戰陣亡將士總數已達九千餘眾,負傷亦有一萬三千人,若是再加上那些傷亡的民夫和軍壯,此戰明軍傷亡已是高達兩萬五千人馬,可謂損失慘重。
明軍傷亡如此慘重,一日便出現了超過百分之十的戰損,出戰的各鎮帥麾下都傷亡不小,如曹變蛟所部兵馬傷亡也很大,而山西總兵李輔明所部也幾近崩潰,該部折損近半,現隻剩三千餘人馬。
而清軍方麵也是損失不小,除了蒙古正黃旗固山額真何洛會被郭英賢擊殺於陣前,還有正白旗固山額真“巴圖魯”準塔也被張廣達斬殺於陣前。
此外,還有甲喇章京覺羅蘭泰、宏科、穆護薩,牛錄章京彰庫善、阿福尼越、輝蘭等將官陣亡。
而滿洲各旗傷亡也達四千餘眾,蒙古八旗傷亡超過了三千人,漢軍諸旗傷亡兩千多、天佑軍也有一千餘人的傷亡,此外還有外藩蒙古和朝鮮軍的傷亡。
如此零零碎碎的算起來,隻今日一戰,清軍損失就超過了一萬人馬,若是再加上在前線修壕助戰的包衣雜役,其傷亡總數已近一萬五千人。
清軍在錦州城外,原本有兵馬就不足七萬,此戰後,所存兵馬加在一起竟不足六萬,隻堪堪夠明軍的三分之一。
多爾袞也是憂心不已,同時經此一戰,他也感覺到聚在鬆山城外的明軍不同與往日,不止數量龐大,更是敢於血戰。
若是再來兩次今日這般的大戰,自己這些兵馬,怕就要消耗殆儘,他也不敢再行托大,無奈之下,儘撤乳峰山、鬆山嶺、毛家溝各處守軍。
他要集中兵力圍困錦州,隻固守城南石門山要道和黃土嶺,同時,經過與豪格等諸將商議後,連夜便將今日戰事,以及明軍增援的詳細情況,寫成一封奏報,派飛騎急送回盛京,報給奴酋黃台吉。
…………
就在多爾袞從乳峰山、鬆山嶺、毛家溝撤兵,連夜送信給黃台吉的時候,鬆山城內也是暗流湧動,各方勢力為了爭搶楊國柱留下的宣鎮兵馬,蠢蠢欲動起來。
祭拜完楊國柱的靈位後,山西總兵李輔明便急急前往總督行轅求見洪承疇,此戰他雖功勞不顯,但卻損失頗重,使得他本來就不多的兵馬,現下更為弱小。
他特彆懇求薊遼總督洪承疇,希望能將宣鎮總兵楊國柱麾下殘存的兵馬,暫時交由他來指揮,至少也給他補充一營兵馬,以便更好的為國效力。
而對於楊國柱所留下的宣鎮軍馬,洪承疇也有些想法,他倒不是要吞並為自己所有,而是想將他們分派給各營,以補充今日的損失,好再與韃賊一戰。
為此,他並沒有直接答應李輔明,隻是溫言撫慰一番便令他回去歇息,現在他所急的其實還是確定今日諸將功績與過錯,以便形成奏報奏聞君前。
當然,這種事作為武將的各鎮帥將軍們自然無緣參與,洪承疇經過與張若麒、邱民仰、馬紹瑜、張鬥等眾人的一番商議。
今日的首功在楊國柱、張誠、陳九皋三人身上爭議不休,楊國柱所部給予多爾袞部清軍重創,殺敵最著,其麾下參將郭英賢更陣斬清軍蒙古八旗固山額真何洛會。
更兼楊國柱為國捐軀,死後哀榮總是要給的,因此以他為首功的呼聲也是最高。
不過,張誠麾下兵馬出戰救援神機營與宣府鎮標營,殺敵也多,張國棟所部更是一鼓而下娘娘廟清軍炮陣,奪得清軍大小火炮數十門,此一大功。
而且他麾下遊擊張廣達也斬殺清軍滿洲八旗固山額真準塔,這可是有著“巴圖魯”稱號的韃賊勇士,總監軍張若麒就力挺張誠宣北軍的首功之議。
但神機營在陳九皋和符應崇的指揮下,火炮轟鳴,於東、西石門兩邊戰事皆有很大助力,雖然該部近戰能力令人擔憂,可這火炮威力那可是有目共睹,今後更需其賣力才行。
經過一番爭議,最後還是確定首功報楊國柱,對此,張誠自無異議,畢竟楊國柱對他照拂愛護頗多,如同亦師亦父般的存在。
而陳九皋更無意見,他雖然對自家的火炮充滿自信,且對麾下將士們打炮的本領也是自豪,但卻未曾想過自己竟然有機會爭取首功。
當議定首功人選後,洪承疇久久不言,隻拿眼神望著遼東巡撫邱民仰,邱民仰與洪承疇共事日久,自然會意,當下便提議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在東石門表現卓異,也應評為次功。
眾人對此雖頗有微詞,卻也無人在明麵上反對,大家心知肚明這是洪承疇在提攜吳三桂,更何況東石門方麵雖無大的戰績,卻也是打得有聲有色。
隻是苦了曹變蛟,他在黃土嶺與奴激戰頗烈,殺傷較吳三桂尤多,可評功卻又低了吳三桂一等。
最後便是李輔明進兵不利,導致宣鎮兵馬單獨對敵多爾袞部清軍精銳,致使楊國柱殞身沙場,為國捐軀,洪承疇奏請朝廷,建議降職一等,暫留軍前堪用。
其實,這個處罰跟沒有並無差彆,因為李輔明早在崇禎十二年,便被彈劾罷了山西總兵職,此番得洪承疇保薦才攜本部兵馬隨軍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