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藥,字重規,博陵安平人,隋唐時期政治人物史、曆史學家、詩人,博學好文,創作了史學代表作《北齊書》。初仕隋朝,拜太子舍人,輔佐太子楊勇,隋煬帝即位,貶為桂州司馬,遷建安郡丞,卷入農民起義。歸順唐朝,流放涇州,征為中書舍人,參與修訂五禮律令,遷禮部侍郎,轉太子右庶子,輔佐太子李承乾。人品耿直,直言上諫,作《封建論》,以修史之功,遷散騎常侍、太子左庶子,轉宗正卿,封安平縣公。
李百藥,生於仕宦家庭,自幼身體多病,祖母以“百藥”為名,自幼受到家庭影響,好學博聞,富於獨立見解,七歲能做文章。有一次,父親的朋友陸乂、馬元熙來家作客,談詩論文,客人讀陳朝著名學者徐陵文章,對“既取成周之禾,將刈琅邪之稻”,頗感迷惑,不知出自何典。李百藥應聲答道:《左傳》稱‘鄅人藉稻’。杜預注“鄅國在琅邪開陽縣。客人聽後大為驚歎。
開皇初年,以父蔭,拜東宮通事舍人,進入仕途,遷太子舍人,兼東宮學士,成為陪伴太子楊勇的學者,年少有才,招來嫉妒和誹謗,為了避禍,稱病辭官。父親去世後,襲爵安平縣公,左仆射越國公楊素、吏部尚書牛弘非常看重李百藥。於是,推薦李百藥為禮部員外郎,太子楊泳以為東宮學士。李百藥發揮自己的才學,奉詔參與修《五禮》,定律令,撰寫《陰陽書》,作奏議文表。
然而,正當李百藥積極施展才能抱負之時,不知不覺卷入隋朝皇室內部最高統治層的爭鬥中,成了宮廷鬥爭的受害者。晉王楊廣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物,對於皇兄楊勇的太子之位早存覬覦之心,趁著出鎮揚州大都督之機,四處招攬人才,培植個人勢力,曾召李百藥為幕僚,被李百藥稱病推辭,於是,楊廣對其懷恨在心。隋文帝去世,楊廣即位,百藥受到排擠,官運蹇滯,被貶出京城,為桂州司馬。後來,罷州置郡,百藥的司馬一職也被免去,於是回歸鄉裡。百藥出任魯郡臨泗府越騎校尉,戍守會稽,又授建安郡丞。
隋末農民起義如火荼地興起,李百藥前往建安的路途經過烏程時,隋煬帝被部將宇文化及殺死於江都,導致隋朝統治機構陷入混亂。李百藥沒能到達建安郡就職,被迫參加隋末農民起義,先後跟隨沈法興、李子通、杜伏威。杜伏威占有江南地區的同時,北方地區的李唐王朝勢力浩大,唐高祖李淵派使者招撫杜伏威時,李百藥力勸杜伏威歸唐。杜伏威聽從他的建議,親自前往京城長安,命部將輔公祏與李百藥留守,但是,杜伏威途中猶豫後悔,遂寫信密令輔公祏殺死李百藥。
幸虧杜伏威養子王雄誕極力保護,李百藥得免於死,隨後輔公祏起兵反唐,以李百藥為吏部侍郎。於是,有人告密李淵“李百藥與輔公祏同反”,導致李淵大怒,平定輔公祏後,李淵準備治李百藥之罪,恰好發現杜伏威令輔公祏殺李百藥的密信,證明李百藥並非反賊同黨。李淵怒氣稍平,以反唐罪名,將李百藥流放涇州,終武德之世,李百藥始終未獲任用。李百藥過往經曆坎坷,幾經貶官,數遭譖害,死裡喪生,生活閱曆豐富,積累政治經驗。
唐太宗即位後,十分看重李百藥的才名,召為中書舍人,賜爵安平縣男。除禮部侍郎,參與修撰《五禮》及律令,撰寫北齊史書,遷太子右庶子,輔佐皇太子李承乾。起初,太子對學習經籍頗有興趣,後來耽於享樂,嬉戲過度,於是百藥便作《讚道賦》一文,對李承乾漫遊無度的行為數有匡正。唐太宗見到此賦,非常讚賞,對李百藥說:我在東宮見到你獻的賦,以曆來儲君成敗之事告誡太子,很是精辟切實,我選你輔佐太子,非常稱職,希望能善始善終,賜給李百藥彩絹五百段。
李百藥,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封建,為唐太宗所采納。《北齊書》完封上進,得到嘉獎,加散騎常侍,行太子右庶子,賜物四百段,俄除宗正卿。《五禮》及律令撰成,進封安平縣子,這是李百藥一生中最愜意時期,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官爵顯赫,生活安定,對唐太宗儘心竭力,以報知遇之恩。
百藥以才學和操行聞名於世,受到各方麵名流的敬重,為人沉靜寡言,樂於引進青年,提攜後進,又不喜聚斂財富,所得俸祿,多散分親友。不但在史學上有突出成就,而且文學上也造詣頗深,著有文章13篇、文集30卷。除了擅長文章外,還很善於寫詩,尤其擅長五言詩,傳世之作有詩20餘首,通俗易懂,“雖樵童牧豎,並皆吟諷”,可見影響之廣。唐太宗晚年曾作《帝京篇》,讓也進入晚年的百藥以此題另作一篇。文成,唐太宗極為讚歎:“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壯,何齒之宿而意之新乎!”
貞觀末年,因年老執意辭官,回歸故裡,在京師勝業裡府第去世,時年八十五。
喜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請大家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