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佐,原名劉洽,滑州匡城人,唐朝中期藩鎮將領,早年縣捕盜吏,後亡命從軍。唐代宗時,為永平軍牙將,因襲取宋州有功,獲授宋州刺史,升任宣武軍節度使,建號“宣武軍”。率軍大破平盧叛軍,疏通江淮漕運,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後,劉玄佐與其多次交戰,互有勝負,其後累封懷德郡王。劉玄佐輕財重義,嚴而有謀,且忠於朝廷,但他在位後期,宣武士卒愈加驕橫,為日後的多次兵變埋下禍根。劉玄佐去世,年五十八,冊贈太傅,諡號“壯武”。
劉洽,年少時倜儻不群,當上了縣裡的捕盜吏,後因違法,為縣令所笞罰,險些送命,因此冒死從軍。汴宋都虞候李靈曜占據汴州謀反,劉洽奉永平節度使李勉之命,率兵偷襲宋州得手,朝廷將宋州隸屬於永平軍轄下,經李勉奏請,授劉洽為宋州刺史。
劉洽被加封為禦史中丞、宋亳潁節度使,建號“宣武軍”。平盧節度使李正己死後,其子李納匿喪謀叛,而其族人李洧以徐州歸順朝廷,李納遣兵圍之。朝廷下詔,令劉洽等諸軍援救李洧,劉洽與神策都知兵馬使曲環、滑州刺史李澄及朔方大將唐朝臣共同援救徐州,大破魏博、平盧軍,斬首八千級,迫使其解圍逃竄,江淮漕運開始疏通,劉洽因功被加為禦史大夫。
此後,劉洽又克複濮州,收降敵將楊令暉,分兵攻略濮陽,招降守將高彥昭,打通了濮陽渡口。朝廷再次論功,加劉洽為檢校兵部尚書兼曹濮觀察使,加食邑四百戶,旋即加授淄青兗鄆招討使及汴滑都統副使之銜。
唐德宗因“涇原兵變”而亡命奉天,人心動搖,而手握重兵的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叛變,劉洽與李勉、淮南節度使陳少遊、東都汝州節度使哥舒曜等聯兵包圍李希烈,削弱其兵勢。李希烈攻陷汴州,旋即再陷襄邑,劉洽所派精兵五千人全軍覆沒,叛軍乘勝進攻寧陵,自宋州至江、淮地區,人心大為震恐,劉洽部下大將劉昌堅守寧陵四十五日,迫使叛軍撤退。
德宗命劉洽兼任汴、滑、宋、亳都統副使,知都統事,都統李勉將部眾全部交付於他,又加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此時,李希烈又派部下驍將翟崇暉帥兵圍攻陳州,劉洽派劉昌與時任隴右、幽州行營節度使曲環領兵三萬援救陳州。劉昌等大敗翟崇暉於陳州之西,殺叛軍三萬五千人,生擒翟崇暉,李希烈聞訊後,隻得退保蔡州,不敢再行入侵,劉洽趁勢收複汴州。德宗加授劉洽為檢校司空,再加陳州諸軍行營都統,德宗特賜劉洽姓名為劉玄佐,兼任汴州刺史。
李希烈被部將陳仙奇毒死,朝廷論功,授劉玄佐的一個兒子為正員官。劉玄佐與陳許節度使曲環、鄂嶽觀察使盧玄卿一同入朝覲見,被加封為涇原四鎮北庭等道兵馬副元帥、檢校司徒,增實封食邑八百戶。
大將李晟與左仆射張延賞交惡,張延賞中傷李晟意圖不軌,李晟受誣後請求辭位,德宗於是命劉玄佐與鎮海軍節度使韓滉從中勸和,使二人暫時和好。韓滉舉薦讓劉玄佐領兵收複河湟地區,德宗以此征求劉玄佐的意見,劉玄佐也表示讚成。韓滉去世後,劉玄佐因已經升任宰相的張延賞,免除了李晟的兵權,而憤怨不平、心灰意冷,不願為朝廷效力,便推辭收複河湟事宜。
劉玄佐起於市井,深知人情世故,性情豪侈,輕財重義,經常厚賞軍士,他加重稅賦,使百姓益加困苦。宣武軍的士兵從李忠臣開始就逐漸驕縱,有割據之心,至劉玄佐在位後期,士卒愈加驕橫,為日後的多次兵變埋下禍根。
劉玄佐在任上逝世,時年五十八歲,手下將佐密不發喪,數日後朝廷方知,德宗為其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諡號“壯武”,其子劉士寧繼任。
喜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請大家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