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老哥伱定巴蜀、平雲南、滅北元,功勞已經比肩大將軍了,現在就看你能不能像大將軍撫平幽燕那樣,把大寧之地徹底變成明土,內附各部徹底化為國人了。”
“很不容易啊。”傅友德神情嚴峻道:“以大將軍之能,尚且用了近二十年才將北平徹底歸化,末將愚魯,怕是二十年也未必能成功。”
“肯定可以的。”朱楨信心滿滿道:“我嶽父那時要歸化的,可是元朝都城所在,而且彼時元順帝尚在,北元勢力強大,胡人自然難以歸心。”
頓一下他接著道:“現在的情況可比那時候強太多。北元已經亡了,所有的反抗勢力也被撲滅了。蒙古人正處於最老實的階段,隻要你能恩威並施,善加籠絡,不愁他們不歸心。”
“好吧,那末將就試試看。”傅友德思考良久,終於還是點頭道:“不過王爺趕鴨子上架,總不能這麼三言兩語就打發了我,怎麼也得給一篇章程,好讓末將心裡有譜吧?”
“放心,我會管到底的,哪怕咱們將來天各一方了,你有什麼事都可以隨時找我,本王能幫的一定幫,幫不上的也會給你出謀劃策的。”朱楨沉聲應道。
“好,王爺這麼說,末將心裡就不太慌了。”傅友德鬆口氣道:“那就煩請王爺先教我,眼下該怎麼做吧。”
“哈哈,你這個老傅,真是石頭縫裡都得擠出油來。”朱楨苦笑一聲道:“其實本王在雲南怎麼乾的,你都看到了,搬到大寧這邊也大差不差。”
“王爺在雲南治衛所、馴土官、屢平亂、多修路、廣屯田、修水利、興文教……哦對了,還鼓勵漢蠻通婚。”傅友德便板著指頭數算道。
“哈哈哈,老傅有心了,能一口氣說出這麼多來。”朱楨笑著讚許一聲,又補充道:“不過還漏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振興貿易。”
“對對對,還有振興貿易。”傅友德忙點頭道:“王爺恢複茶馬古道,擴大井鹽和銅礦的生產銷售,讓雲南的財政狀況迅速好轉,有了錢才好當家啊。”
“沒錯,”朱楨頷首道:“但鼓勵貿易不隻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加強雲南與內地的聯係,讓雲南各族在經濟層麵上融入大明。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隻有基礎牢固了,上層的政權才會牢固。”
“明白。”傅友德忙謹記道:“開邊互市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以這麼說。”朱楨笑笑,略略提高聲調道:“不過我得提醒你,也不能全盤照搬。大寧和雲南的情況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生搬硬套肯定會水土不服的。”
“比如說呢?”傅友德是能多問一句算一句。
“比如說,雲南最核心的政策是屯田,甭管軍屯民屯還是商屯,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儘可能多的漢人在雲南落地生根。”朱楨便舉例道:“但大寧雖然幅員遼闊,可能屯田的地方隻有慶州以南,和沿河的部分區域,其他絕大部分地方並不適合耕作。”
“是。”傅友德深以為然道:“確實不具備大規模屯田的條件。”
“所以除了在南部和沿河地區外,大寧不宜盲目屯田。”朱楨沉聲道:“但無所謂,因為屯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隻要能達到同樣的目的,用什麼手段都可以。”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