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之亂大部分雖然已經平息了。
但也隻是大部分。
張角三兄弟雖然死了,但是各地依舊還有眾多打著張角名號,打著太平道名號的賊兵。
而青州就是諸多州郡當中,殘留黃巾軍最多的一個州。
當時平亂的時候,朱儁還有皇甫嵩隻是將豫州以及荊州附近的黃巾賊兵清剿了一遍。
但偏遠的青州中間還間隔著徐州以及兗州。
曹操上任兗州刺史之初,隻忙著平亂兗州,而徐州刺史陶謙一樣在清掃徐州的內部。
這也就導致了青州的黃巾軍就如同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
並且已經威脅到了兗州還有徐州兩地。
此時曹操所在的泰山郡,便是接連青州,徐州和兗州的一塊戰略要地。
泰山郡北部接連青州,而東部則是接連徐州。
就在年初過後,青州百萬黃巾一路席卷了齊國,朝著泰山郡攻打。
作為兗州刺史,曹操不敢耽擱,於是率領三萬兵馬,從濮陽一路東進來到了泰山郡。
三萬兵馬,麵對百萬黃巾賊兵,曹操自然沒有想著將其擊潰。
這一點曹操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畢竟他不是段羽,而兗州兵馬也不是涼州鐵騎。
曹操的意圖很簡單,就是拖。
百萬黃巾要吃飯啊,所以他們才會攻城掠地。
但是要守住城池,讓他們沒有糧食可吃,用不了多久,這百萬黃巾自然就會鳥獸作散。
而且不光如此。
曹操在看到了段羽引百萬流民進入涼州,也想到了一個計劃。
那就是拖垮黃巾賊兵之後,吸收其精華,進入兗州,進行屯田。
一場黃巾之亂下來,使得人口銳減,土地大量閒置。
曹操的打算,就是拖到這些黃巾賊兵沒有糧食四散的時候,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然後吸收進入兗州安置。
這個計劃是好的,但是偏偏有人卻在這個時候開始搗亂。
這個人不是彆人。
就是劉備。
劉備在進入徐州之後,便在陶謙的麾下擔任了騎都尉一職。
因為其能征善戰,幫助陶謙平定了徐州得黃巾賊兵,因此立了不少大功。
為此,陶謙上表朝廷,舉薦劉備為琅琊相。
陶謙讓劉備擔任琅琊相一職也是有目的的。
琅琊相緊鄰青州北海國。
當時也是青州黃巾最為泛濫的時候。
陶謙的意圖是讓劉備在琅琊國擋住隨時都有可能南下的黃巾賊兵,以此來恢複戰後的徐州。
徐州以西的豫州已經被皇甫嵩還有朱儁蕩平了,沒有任何威脅,而南邊的揚州也沒有多少黃巾賊兵。
隻要北麵的青州在沒有黃巾軍搗亂,以徐州商貿還有土地遼闊的根底,用不了多久就能恢複繁榮。
劉備也就在這種情況下,順利的成為了琅琊相。
曹操也不得不承認,劉備是個人才,能力也十分出眾。
上任琅琊國之後,沒用多久,就獲得了仁義的美名。
而且這家夥逢人就說自己是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收獲了大批的人心。
百姓歌頌劉備仁義,琅琊國的士族也聚攏在劉備的身邊。
再加上有陶謙的錢糧支持,青州的黃巾賊兵一時之間還真就被擋在了琅琊國以外。
原本這跟曹操沒有太大的關係。
你劉備好好經營你的琅琊國就是了。
可是,就在半個多月之前,曹操出兵泰山郡的時候,劉備也從琅琊國屯兵到了緊鄰泰山郡的臨沂。
而且還打著招降平叛的名義。
意圖瓜分青州黃巾。
從卞縣縣府當中走出來的曹操氣勢洶洶。
隨著曹操的一聲令下,駐紮在縣府內,隨曹操一同前來卞縣的文武官員也都從縣府當中走出,開始在縣府外等候曹操。
縣府外大門前,一名身高近丈身材體型極其魁梧的壯漢正身披重甲後腰上彆著兩柄短戟站在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