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到達軍營後,秦軍表麵上看起來一切照舊,沒有絲毫的變動,但實際上,就在這幾天,秦軍加派了大量人手,投入到對趙軍東、西的偵察中。依據送回來的情報,白起分析:趙括此次前來,迫切想要立功,然而正是這種急功近利,讓趙軍軍心不穩。趙括為了快些取得勝利,必然會采取中央突破戰術。一係列證據表明,趙括厭惡防禦,他認為最好的防禦就是攻擊,要取得勝利,必須發動繼續不斷的攻擊,楔入秦軍的陣地之後,左右展開,促使它全線崩潰。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白起在對趙括及其軍事策略進行了詳儘的分析之後,製訂了一個宏大且詳儘的計劃。此時的趙軍數十萬軍馬,在白起的眼中,已經成了自己的盤中餐,板上肉了。計劃的第一個環節,就是誘敵深入。白起派遣了3000人馬,渡過丹河,來到趙軍軍營。自然,這些軍隊不過是個誘餌,白起就是要利用這個誘餌,讓趙括軍馬走出營壘。趙括不知道這是白起的計策,他沒有任何猶豫,便身先士卒,率領數萬軍馬前去迎戰。眨眼之間,秦國數千軍馬便所剩無幾,場麵慘不忍睹。見剩下的數百殘兵倉皇逃離到丹河西岸,趙括喜不自勝。這王齕果然是個浪得虛名之輩,竟然想以區區數千士兵來挑戰趙營,難道不知道,這無異於是以卵擊石嗎此時不去追擊秦軍,更待何時於是,趙括命令軍隊追擊秦軍的殘餘軍隊,很快,就到達了秦軍大營,見秦軍嚴陣以待,趙括隻能派人前去,送上戰書。這時候,白起做了兩件事情,一件事情便是通知趙軍,明日與其決戰;另一件事情便是對王齕下了命令,讓他準備明日撤軍。而神奇的是,這兩件事情竟然在第二天同時達成了。當然,和趙軍交戰的,並不是秦軍的主力,而是大將王賁、王陵率領的萬秦軍。秦軍主力早就退去,準備了一個大大的口袋陣。白起給王賁和王陵下了死命令:戰敗有功,戰勝有罪,隻要能夠引誘趙軍深入秦軍營壘之中,此事便成了一半;而另一麵,白起則讓司馬錯和司馬梗父子各自領軍.5萬,從山間小道悄無聲息地繞道趙軍的背後,徹底斷絕其糧道。大將胡傷則率軍兩萬,屯於秦軍和趙軍交戰的兩翼之間,待得雙方殺得不可開交之時,便趁勢掩殺而出,到時定然可以一舉將趙軍切為兩段。為了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白起還命蒙驁和王翦二人各自率領5000輕騎兵機動作戰,以待時變。而白起自己和王齕,則依然在中軍大帳中巋然不動,這一切,趙括都一無所知。即使他知道了,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上黨馮亭多次進諫,讓趙括不要擅自撤換大將、合並大營,但是趙括已經聽不進去了。因為他認為,隻要自己出馬,趙軍定然能夠取得勝利。如他所料,第二日,數萬先鋒大軍在傅豹的率領下,剛剛走了5裡不到的地界,便遇到了王賁的軍隊,雙方立即展開一場大戰,王賁大敗逃走,趙括大(本章未完,請翻頁)喜,命令部隊趁勢進軍;仍過了約5裡地左右,趙軍前鋒遇到了王陵的軍隊,結局還是一樣,秦軍大敗而走。趙軍連戰連捷,讓趙括頓時熱血澎湃,他認為,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就在眼前。馮亭等人知道事情有些不對勁,因為每一次小小的勝利,都好像被刻意安排好了的,而伴隨著這些無關痛癢的勝利,趙軍離自己的大本營已經越來越遠了,於是,馮亭冒著犯上的罪責,再次向趙括諫言,可惜此刻的趙括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無論如何也聽不去逆耳忠言了。趙括令馮亭部的上黨軍留在東壘大本營看守糧草與輜重,然後親率45萬趙軍渡河朝秦西壘惡撲而去,到了秦軍的防區,王賁和王陵直接躲著不出來,和廉頗當日一樣。直到此時,趙括還不知道與他對陣的根本就不是王齕,而是讓他自己也懼怕敬畏不已的白起。他更沒有想到,這會是秦**隊布置好的計策,出其不意地給趙軍來個口袋陣。要知道,趙軍可是整整45萬人馬,要包圍起來,非但要有天馬行空的指揮才能,傲視天下的英雄膽色,更要有起碼百萬兵馬的雄厚實力。很顯然,王齕沒有那種將領的氣概,秦軍更沒有那樣雄厚的實力。此外,趙軍的攻伐,秦軍的退卻,一切都很順利,丹西山下的秦軍一觸即潰,和當初追擊魏國和韓**隊之時一樣落荒而逃,所謂秦國的虎狼之師,無敵於天下,在趙括眼中,簡直成了一個笑話。事實上,此時秦軍的最高統帥,早已經變成了白起,而白起是具備天才的指揮藝術的不世奇才,為了一舉定下勝負,他甘冒奇險,準備用50萬秦軍,去包圍45五萬趙軍。此時的秦軍軍營,雖然看似不敵趙軍,如同一汪絕望的死水。但是在那死水背後,卻是暗流洶湧。司馬錯、司馬梗父子所率領的3萬兵馬,沿小東倉河一線迅速向北穿插,然後折向東南,迂回到趙軍大營的背後,截斷了趙軍與邯鄲的聯係,讓趙括大軍沒有了糧草相繼;由蒙驁、王翦所率領的萬輕騎兵,輕鬆地避開了丹河河穀內的45萬趙軍,迅速地強行渡過丹河,從正麵朝馮亭防守的趙東壘大本營攻去。秦軍充分利用了輕騎兵靈活機動的特點,給趙軍造成了不小的困擾;此外,由大將胡傷所率領的兩萬大軍,則由戰略樞紐端氏(今山西沁水)一帶,星夜兼程地沿著秦川河床,向東北而去,不日便到達了秦川源頭東峪(今山西高平),威脅仙公山(今山西高平長子界山)的趙軍,讓趙軍首尾難以顧全。不久,這一支秦軍沿著趙國的百裡石長城北側一線,奔襲故關、馬鞍壑。這樣,秦軍便將趙軍分割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丹河河穀裡擁有45萬大軍卻沒有糧草的趙括部,一部分是有著大量糧草輜重卻隻有5萬兵力的馮亭留守部。等到王翦騎兵穩定下來之後,白起開始不斷在兩條線上增兵,一番死戰過後,秦軍最終奪下了丹河東麵大批趙軍的陣地,正式完成了對趙軍的分割合圍。白起鬆了一口氣,隻要不出大的意外,大局已定。這(本章未完,請翻頁)時候,趙括才發現,自己竟然犯下了孤軍深入的錯誤,陷入了敵方的包圍之中。可是,依照王齕的保守作戰方法,是不可能有這麼大的手筆的。難道秦軍的最高將領早就不是王齕,而是白起想到這裡,趙括的心中忽然騰起了一股涼意。唯今之計,趙括隻有一個方法才能夠挽回趙軍的敗勢:速戰速決。在糧草用完之前,擊敗丹河東岸的秦軍主力,之後再回師與馮亭夾擊秦軍的這兩支奇兵。依照白起往日的作戰風格和眼前的戰局看來,秦軍分兵去抄趙軍後路,數量定然不少;此消彼長,隻要趙軍全力攻擊丹河西麵,在數量上一定能夠取得對秦軍的優勢,到時候隻要找到一個突破口,則秦軍必敗。然而,往日的眾多戰役中,人們隻是見識了白起來去如風、用兵如神的進攻,卻無人見識到他不動安如山、一動奔如雷的守城之法。不得不承認,白起在戰場上是個完美的天才,攻,則動於九天之上;守,則藏於九地之下。白起以幾乎同等數量的兵力成功包圍趙國45萬大軍,更加成為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他見趙括攜山崩海嘯之威勢呼嘯而來,直接和廉頗一樣,龜縮不出。日夜不停地增修壁壘,將丹西防守得無懈可擊,甚至比從前的廉頗有過之而無不及。趙括見整個秦軍大營壁壘森嚴,隻能暗歎,也許昔日的秦軍麵對廉頗之時,也和自己感覺到一樣無能為力吧。造化弄人,昔日趙括還嘲笑廉頗龜縮不出的戰法實在是懦夫所為。沒有想到,今日自己所帶領的趙軍,就這樣活活地困在秦軍的口袋陣之中,眼見秦軍丹河西營是沒法奪下了,而趙軍的糧草不繼也成為最大的問題,無奈之下,趙軍隻好移軍複奪秦軍東壘。而白起再一次發揮了其長處——窮寇必追。他等的就是趙軍撐不住的時刻,秦軍正好手執長矛,從丹河西岸營壘出發,進攻趙軍的後背,以達到牽製趙軍對東壘的攻勢的目的。東壘秦軍的數量比之西壘要少得多,見趙軍前來,隻能築壘據守,加以弩騎兵在側翼襲擾。而正好西壘的秦軍援軍殺到,刹那間,趙括腹背受敵,首尾難顧,暈頭轉向,趙軍軍心也亂作了一團。終於,趙括所率領的趙軍被夾在丹河河穀之內,進退維穀。馮亭所率領的上黨軍則困守在大糧山上,直到這時候,秦軍才傳來白起的將令,要求趙括儘快投降。趙括長歎一聲,果然是他!整個東方六國的夢魘,也是趙軍的夢魘,更是他趙括心中最重視的對手。隻是趙括沒有料到,雙方的巔峰對決,竟然會是在如此不平衡的一種境況下。趙括不甘心,遂下令:死戰到底。對於長平之戰的時代背景、政治環境、外交風雲、兵力配置以及戰略戰術,最了解的人應該有兩個——秦昭襄王和趙孝成王,隻可惜,後者昏庸無能,難以和雄才大略的秦昭襄王相提並論。而白起者,在軍事上可謂了如指掌,但是在政治外交上卻不如範雎,反之,範雎也隻是對秦、趙的國際國內環境洞若觀火,真個論起打仗,他還得仰仗白起。(本章完)/04/0450/230973.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