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宋氏姐妹終於垮台,從此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其家人更是被流放西涼地區。自此,劉慶就隻能獨立承擔起自己的複仇大計。“大樹底下好乘涼”,如今他唯一可以攀附的,就是仍然是個懵懂少年的劉肇。
劉肇固然是年少無知,但是他的母親梁氏等人卻和他一樣,茫然未覺,大禍已然臨頭。收拾了宋氏姐妹,後宮之中,堪與竇皇後一較長短的人,隻剩下梁氏姐妹了。
其實她們也曾想過,自己是否會成為這一位心狠手辣的皇後欲除之而後快的下一個目標。經過分析,她們心中早就有了計較。因此,對於宋氏姐妹的淒涼下場,她們才得以表現得那樣開心,甚至在自己梁家的宅院中,大擺酒宴,慶祝自己這一步走得明智。
梁氏姐妹認為,竇皇後對付誰也不會對付自己的。一來,梁竇兩家說來可以算得上是世交,想當年,梁府的梁統老太爺與竇家的竇融老太爺,他們一道鎮守河西五郡,後來又一同歸順大漢。此後經曆了三代皇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兩家早已經是唇齒相依、生死相隨的關係了。因此,竇皇後即使再過心狠手辣,也不可能對自己人動手。二來,前不久為了扳倒太子劉慶,自己可是主動獻出劉肇,成為竇皇後的養子。如此一來,兩家可以說是親上加親,為了相互之間共同的利益,竇皇後斷斷不能對自己下手的。
梁氏家族在慶賀之時,還不忘對未來有新的計劃。因為目前為止,竇氏家族可謂是大樹參天、枝繁葉茂。憑借這竇皇後在皇宮內院中的說一不二,竇家族人也紛紛陸續掌權。儘管如此,梁氏姐妹並不擔心什麼,因為在她們看來,一旦自己的兒子長大成人、繼承大統,梁家很快就能和竇家平分秋色、甚至是超過竇家。
殊不知,梁氏姐妹所喜者,也正是竇皇後所憂者。竇皇後日夜擔心,劉肇必定會在自己母親的唆使下,倒戈相向,到時再來反悔,必將晚矣。竇皇後既然膝下無子,權力就隻能為自己所掌握,無論是梁氏姐妹,還是劉肇小子,都不過是竇皇後達成自己目的的一種手段。無論如何,竇氏都不會允許給他人作嫁衣的事情發生,過去不行,現在和將來更不可以!
可歎梁氏姐妹已然成為竇皇後欲要除之而後快的目標,她們卻毫不自知。竇氏就利用皇帝正妻的身份,對梁氏二姐妹惡意陷害,不知不覺之間,竇皇後就完成了皇帝疏遠梁氏二人的重要一步。
但是俗話說得好,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徹底打垮梁氏,還需要從她們的家人著手。因為在梁氏二姐妹防範最為嚴密的時刻,也就是其家人心中最為放鬆的時候。
而這一次,竇皇後將矛頭直接指向了梁氏二姐妹的父親梁竦。
梁竦早年便已經是學富五車,才通古今,隻可惜家門不幸,遇上劉莊這一個殘酷的君主,自己也被貶到九真郡。及至自己的兩個女兒做了皇帝劉炟的妃子,梁竦也終於得以被赦免,回到自己的家鄉,衣食無憂、生活不愁。
可是,一個堪比傅毅、班固、崔駰,其作品《七序》曾被當朝曆史大家讚歎為“孔子著《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梁竦作《七序》而竊位素餐者臱”的大才子,又怎能夠安心於此、終老一生呢?
可惜每一次自己找到入朝為官的機會,都由於竇家族人從中作梗,讓自己功虧一簣。一次又一次的失意,造成了他書生意氣般的衝動性格。他的長嫂,十分欣賞他的才華的舞陰公主,曾經對其勸解,不要介入朝廷爭奪之時,也是無濟於事。
直到有一天,他偶然和幾個友人登高,幾杯酒下肚,不禁心懷大暢,提筆寫下“大丈夫居世,生當封侯,死當廟食。如其不然,閒居可以養誌,詩書足以自娛,州郡之職,徒勞人耳!”隻盼有一天陛下能夠明白自己的心意,好叫自己的一身才華,得以施展開來。
可惜他不知道,自己的這一番言論,本來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抱負,酒後而發。落在有心人手中,則成了誣蔑自己有不軌之心的利器。
此時,在涼州地界的太守名為鄭據,他雖為一方太守,確也是竇皇後早就安插在梁家頭頂的一把利劍,時刻準備著利用他,讓梁家族人永不翻身。利用梁竦寫下的這篇言辭,竇皇後急忙命人匿名向皇帝告發梁家,說他們出言誹謗朝廷,犯下大逆不道之罪,梁氏族人心懷怨恨,於自己的屬地暗自招兵買馬,圖謀不軌。
本來皇帝在竇皇後的言語之間,就已經生出了對於梁氏二姐妹的厭惡之心。此刻聞言,遂授意涼州太守鄭據全力調查此事,如此這般,不正中鄭據下懷嗎?於是,在竇憲的授意之下,鄭據將梁竦抓獲,並在獄中屈打成招,承認自己與舞陰公主以及梁氏姐妹合謀,準備謀殺聖上而擁立太子劉肇登基。為讓梁竦徹底閉口,待遞上這一份供詞之後,梁竦在不知不覺之間就冤死獄中。這一下,梁家算是徹底完了。
罪證確鑿之下,梁氏姐妹尚不自知,還想儘各種辦法,讓皇後竇氏為其幫忙,營救自己的父親。直到她們二人也被盛怒之下的皇帝劉炟打入冷宮,二人才翻然醒悟,是竇皇後設計陷害了她們。不久,梁氏姐妹憂憤成疾,雙雙斃命於冷宮之中。而梁氏族人此次也是在劫難逃,舉族被流放到九真郡,即使連金枝玉葉的舞陰公主也不得幸免,以“附逆”的從犯之罪,被貶逐到新城(今河南伊川縣西南)永遠圈禁。為防止公主自殺,劉炟還在她身邊安排了專門的看護,同時向群臣和後宮諸妃子宣布,太子是皇後之子,若有膽敢妄言者,一律嚴懲不貸!
時隔多年,劉炟依然記得自己的母後當初極力反對自己賜封馬氏兄弟的事情。在劉炟的記憶中,馬氏一輩子有兩件事最讓他記憶深刻。馬太後拒絕封賞馬家算是一件,而另一件,就非當初馬氏力挽狂瀾、臨危受命,在先帝劉莊歸天之後,排除萬難,最終將自己扶持上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