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之所以要將這些動員兵分散到各個雜牌軍,陸裕華自然是有多層深意的。
一是他心善,看不得雜牌軍過的太苦。
好吧!
其實是他盯上了這些雜牌軍的番號了
最低都是一個師級編製,最高都是集團軍編製。
就這些編製,可是讓他眼紅許久。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鳩占鵲巢。
不應該這麼說。
應該說,他見不得山城把這些編製取消了。
二是給自己增加增加視野。
或者說是擴大情報能力。
按照陸裕華的猜測,等到這些部隊換裝完成,山城肯定會妥協。
到時候可能又要調到其他戰場。
自己豈不是能隨時掌握其他戰場的動靜?
等到動員兵們爬到更高的位置,自己說話的聲音也能更大了。
我說的話,誰反對?
至於會不會爬到更高的位置?
要知道動員兵可是擁有三個月軍事技能,軍事素養遠超那些剛剛放下鋤頭的老百姓。
最重要的是識字,比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老兵都要好很多。
而打仗悍不畏死。
絕對能很快就會嶄露頭角。
為什麼不一次性多招一點動員兵,然後都送到各個部隊呢?
那是因為一次太多的話,肯定會引起彆人的懷疑。
這年頭能當上雜牌軍軍長,司令的,都不是傻子。
簡單的一次招兵,就有這麼多軍事素質這麼好的士兵?
隻要不是傻子,肯定會懷疑。
十幾二十個倒不會太懷疑,成百上千的出現在同一支部隊,肯定會引起彆人的注意。
到時候拿他這些動員兵當炮灰去填線,那就真的虧大了。
所以,不急!
一切慢慢來!
等到離開趙啟東的營帳後,陸裕華又再次下達新的建造命令。
“生產動員兵1000人。”
“生產一百隊國民擲彈兵小組。”
“生產工程師20人。”
“生產警犬30條。”
比如國民擲彈兵組等等。
一個動員兵一百銀元,一千人直接扣除十萬銀元。
至於國民擲彈兵小組則是一千銀元的造價,一百隊直接扣除十萬銀元。
之前的一千動員兵是要分散到各個雜牌軍。
算下來,扣除了三十萬銀元。
掙得多,花的也快。
這隻是最基礎的步兵單位。
至於警犬的造價則是三百銀元。
工程師則是八百銀元。
接下來,還有gr&nbp;34迫擊炮小隊。
陸裕華直接招募了二十組。
每組擁有一門81迫擊炮,(因為沿用的是法國迫擊炮的814毫米標準口徑,對外稱80毫米隻是掩人耳目。)以及四名武器操作員。
其中兩名武器操作員各裝備一支p38衝鋒槍。
價格五千銀元一組,二十組就是十萬銀元。
看到這個價格讓陸裕華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不過考慮到炮兵的成本本來就高,倒是也能接受。
這些可都是屬於,招募出來,就能投入戰場作戰呢。
二十組迫擊炮小隊,加起來八十人,正好組建一支團屬炮兵連。
不,按道理來說,組成炮營都沒問題,整整20門81迫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