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醫用鑷子的改良在全國推廣後,朱遠這家夥簡直樂得不可開交,天天把“功臣”二字掛在嘴邊。
每次禦醫們來找我們討論器械,他都要先誇上幾句:“瞧瞧,咱們楊姑娘主導的改良吧?是不是厲害得很?”搞得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不過,現代醫療器械的巨大潛力還遠遠沒有完全發揮。
鑷子、手術刀和手術燈雖然都已經改良,但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仍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縫合。
畢竟,在手術中,縫合傷口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縫合得不好,輕則傷口愈合不佳,重則感染甚至危及病人性命。
明朝的禦醫們雖然技術高超,但他們使用的縫合針和縫合線不僅粗糙,而且形狀不合理,操作起來相當費力。
“楊姑娘,你又在琢磨啥呢?”朱遠一臉好奇地湊過來,看到我正盯著一根彎彎的縫合針發呆。
“縫合針。”我淡淡地說。
“縫合針?這東西不是挺好的嗎?”朱遠一臉不解地拿起一根老式縫合針,擺弄了幾下,“醫生們不是一直用這個縫得挺溜的嗎?”
我無奈地搖了搖頭:“你還真是外行看熱鬨。縫合針是手術中的關鍵工具,縫合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病人的恢複。咱們現在用的縫合針太粗,形狀也不合適,醫生在縫合時既費力又不精確,特彆是在縫合一些較小的傷口時,很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朱遠撓了撓頭,若有所思:“這麼說來,咱們還得改改這針唄?”
我點點頭:“沒錯,而且不僅僅是針,縫合線的材料也得改進。現在用的麻線太粗糙,不僅難以操作,還容易引發感染。要是能找到更適合的材料,縫合效果會好上不少。”
朱遠一聽,立刻來了精神:“好!那咱們趕緊搞起來!你看,我這手還挺靈活的,縫衣服我都能縫,縫個傷口應該也不在話下吧!”
我差點沒被他這自信的發言笑倒,一邊忍笑一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行了,你還是彆想著當禦醫了吧,縫衣服和縫傷口可不太一樣。”
幾天後,我開始著手設計改良版的縫合針和縫合線。
朱遠一如既往地湊過來看我畫圖,滿臉好奇:“楊姑娘,這次你打算怎麼改?”
我指著圖紙解釋道:“首先,我們得把縫合針的形狀改成半圓弧形。這樣醫生在縫合時,手腕隻需要輕微轉動,針就能順利刺入皮膚並穿過傷口。以前的直針太僵硬,醫生操作起來很費力。其次,針頭必須鋒利且細小,能夠減少對傷口周圍組織的損傷。”
朱遠點點頭:“哦,彎彎的針,轉一圈就能縫完。這聽起來還挺合理!”
我繼續說道:“至於縫合線,我們要找到一種既結實又能被身體吸收的材料。現在的麻線太粗,縫在傷口上容易引發感染。如果能用更細的絲線或者其他天然材料,既能減少感染的風險,也不用在傷口愈合後再去拆線。”
朱遠聽得一臉崇拜:“楊姑娘,你這腦袋裡裝的真是寶貝啊!我之前還真沒想到這些細節。那咱們趕緊找工匠們做樣品吧!”
幾天後,首批改良版的縫合針和縫合線樣品終於出爐了。
工匠們按照我的設計,製作了幾套半弧形的縫合針,並且找到了幾種不同的天然絲線材料進行實驗。
這些線比傳統的麻線細得多,同時也更加柔軟,極大減少了縫合過程中對組織的破壞。
“瞧瞧這針,真是精致!”朱遠拿起一根弧形針,試著在布片上縫了幾針,雖然手法生疏,但他還是點頭讚歎,“這比直針確實好使多了,轉著一縫就過去了。”
我笑了笑:“這還隻是初步設計,真正的效果還要等醫生們試用後才能知道。”
“那還等什麼?”朱遠興奮地說道,“趕緊送去太醫院,讓禦醫們試試!”
第二天,我們帶著改良後的縫合針和線去了太醫院。
幾位資深的禦醫看到新設計的縫合針,立刻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他們拿起針,仔細端詳了一番,然後開始試著用新針在模擬皮膚上進行縫合操作。
“這針的設計真是巧妙啊!”一位年長的禦醫感歎道,“弧形針頭確實讓縫合更順暢,手腕的動作省力了不少。”
另一位年輕的禦醫也連連點頭:“是啊,這針頭細小鋒利,不僅能輕鬆穿透皮膚,還能減少對傷口周圍組織的損傷。縫合過程簡直快了一倍!”
朱遠在一旁得意地笑道:“那當然!這可是我們楊姑娘的傑作,專門為你們設計的!”
禦醫們隨後又試用了改良後的縫合線。
相比之前粗糙的麻線,這些新線材質柔軟且結實,縫合時更加平滑,不會像麻線那樣拉扯傷口。
“這線也不錯啊!”一位禦醫滿意地說道,“結實耐用,而且更細,不容易引發感染。楊姑娘,您可真是給我們帶來了大幫助!”
我笑了笑,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
縫合針和縫合線的改良雖然是個小細節,但對整個手術過程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