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天下大勢 第七十四章 見麵_阿鬥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阿鬥 > 第五卷 天下大勢 第七十四章 見麵

第五卷 天下大勢 第七十四章 見麵(1 / 2)

推荐阅读:

第五卷天下大勢第七十四章見麵

陳留。

陳留是一座大城。是洛陽東麵大的一座城池。當年戰國七雄魏國的國都大梁,實際上便就是這陳留城。如今七國早已滅去四百餘年,但是四百年前的城牆猶在。這陳留城,依然顯現著當年大魏國都的風貌。

昔年董卓亂政,曹操自陳留起兵,而後諸侯會盟,也是在陳留進行的。可以說陳留對於曹操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也正是因為這樣,後來曹操執掌中原以後,對陳留加大建設,如今的陳留城規模,遠在兗州治所濮陽之上。

無論是當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還是後來官渡之戰,陳留都是做為一個後方糧草供給重鎮而存在的。大軍過往,必停陳留,而如今,曹真領三十萬大軍,也停留在陳留。

說是三十萬,其實根本沒有這麼多,真正戰鬥人員,頂多二十萬而已。若是再加上征調隨軍的民夫,差不多有三十萬人的規模。不過曹真卻毫不猶豫的詐稱五十萬,以壯氣勢。

二十萬大軍,十萬民夫,雖然不能說是魏國傾國之力,但是卻也是傷了魏國元氣了。戰爭進行了三十多年,人口不斷地減少,除去各地防守必備的兵力以外,二十萬軍隊,已經是魏國所能夠調動的極限數字。也正是因為這樣,曹真領兵不敢有半點馬虎,如今曹真攥著的,可是魏國的根本所在,若然有失,魏國必遭大難。

曹真很謹慎,派出去的斥候探馬要比平日裡多四五倍,那些潛伏在蜀地的奸細、細作也紛紛運動起來,不斷的打探漢軍的虛實,並且將所打聽到的第一手資料,遞給了曹真。

不過近,曹真的身體卻不怎麼樣,也許是積勞成疾的原因,如今還是壯年的曹真,卻顯得略微有那麼一絲疲老之態。

陳泰匆匆的從外麵走進來,見到曹真立刻說道:“大將軍,洛陽急報。王平到洛陽了。”

“王平?”曹真眉頭頓時皺起,臉上表露出一絲不。

“大將軍。這王平有問題麼?”陳泰不解的問道。

“恩,你還年輕,可能對這個王平不是很了解,當年我隨著太祖征討漢中的時候,曾經和這個王平有所交鋒,這王平是個難纏的對手啊!”曹真唏噓感歎道。

“如今洛陽有個魏延,就已經夠難纏了,這個王平,能比魏延還厲害?”

“嗬嗬嗬,說起來這領兵打仗,王平不如魏延。但是王平此人做事情卻非常穩妥,難覓破綻。魏延此人雖是大將,而且也頗有智計,但是卻喜好貪功冒進,而這王平則不同,有王平在魏延身側,兩人正好互補,這洛陽,不好打了!”曹真略微有些疲憊的說道。

“長安方麵可有消息?”曹真接著問道。

“長安方麵一切如常,諸葛亮和龐統都在長安,沒有特彆的消息傳來。”

“這樣……恩。我知道了,你先下去。”

“大將軍,請恕末將多嘴,我們什麼時候進兵滎陽?”陳泰開口問道。

“再等等,如今糧草還沒有全部運到,等到糧草都運到了,我們再出征。”

……

延津。

這裡便是當年關羽誅文醜之地,而如今的延津,依然是黃河沿岸非常重要的一個地方,因為由鄴城前往陳留,必經延津。

徐庶一身淡青色儒士長袍,站在黃河岸邊,一陣微風吹過,長袍隨風飄動,再配合上蓄勢那副波瀾不驚的麵容,倒是顯現出幾分仙風道骨。

二十名親兵隔著老遠的站在那裡。從衣甲看,這些親兵身上的鎧甲全都是上等精鐵打造而成,絕對不是一般士兵能夠穿得起的。

這些人都是曹叡貼身的虎騎精銳。

虎騎平日裡主要是負責皇帝的安全,所以都是待在皇帝身邊的,可以說都是曹叡的貼身侍衛。而如今,徐庶親自運糧前往陳留,曹叡便賜了二十名虎騎保護徐庶的安全。這足以體現徐庶在曹叡心中的重要性。

一支小船蕩蕩劃來,徐庶眼前一亮,而後衝著那小船招了招手,大聲喊道:“船家,靠過岸來!”

小船緩緩的靠了上來,而徐庶身後的侍衛則很警惕的靠上前來,隻見從小船上,走下來一個老者。老者頭上戴著鬥笠,手裡還提著個破舊的魚簍,魚簍當中,幾條小魚還在蹦躥。。

徐庶看了看這個頭花白的老者,微微一愣,而老者則開口問道:“這位大人,您有何吩咐?”

“嗬嗬,船家,你釣到了什麼魚啊?”徐庶開口問道。

“大人,無非是一些尋常的小魚罷了。”

徐庶微微點了點頭,而後從懷中掏出了半串大錢,放在手裡顛了顛,而後開口說道:“船家,這些錢給你,渡我過河如何?”

“哎呀,這位大人,用不了這麼多,用不了這麼多,十七個大錢足矣……”

“十七個是不是少了點?”

“嗬嗬,不少,一點不少,不過大人您要是覺得少,就給十九個!”

徐庶微微鬆了一口氣。而後就要踏上船去。

“丞相,等等!”後麵侍衛馬上阻攔道:“大人,這船小底薄,大人若想渡河,我這就去調大船過來。”

“不必麻煩了,大船還是留著運糧,我坐這小船就可,還能夠欣賞欣賞這周圍的風景。”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