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道畫的秘密
九鼎,在古時象征著至高無上的權利,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征九州,將天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但據說,秦滅周後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鹹陽,但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時,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說九鼎之一的雍鼎沉沒在泗水彭城。
古代青銅工藝高度發達,傳下了許多稀世之寶,然而就曆史價值而言,卻沒有一件比得上夏朝的九鼎,後人將爭奪政權稱為“定鼎”,就是因為三代以來,九鼎一直被視為王權象征的緣故,
據《左傳》描述:夏初收集珍禽異獸、奇異之物,繪畫成圖,讓工匠將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象征九州,即冀鼎、兗鼎、青鼎、徐鼎、揚鼎、荊鼎、豫鼎、梁鼎、雍鼎。
九鼎作為文明時代入口處的一塊裡程碑,已經遺失了兩千多年,現今說不定還埋藏在某個地方
見幾人神情古怪,倒身扭頭在兩女中間,問:“這個九鼎是什麼,為何一聽到九鼎,你們臉色怪怪的。”
顧碧落凝思中,見他不解,歎道:“你可知問鼎中原的來曆?”
從“一言九鼎”到“問鼎天下”,從“三足鼎立”到“拔山舉鼎”,九鼎的影響力可見一斑,牧野之戰後,西周把九鼎搬到了國都鎬京,還舉行了隆重的定鼎儀式,自此“定鼎”就喻為國家政權的奠基,“遷鼎”則指國家權力的轉移,“問鼎”乃是覬覦政權的非法行為,由此演繹出過許多有趣的曆史橋段。
沈風費力地回憶一下所學的曆史知識,含糊道:“好像是出自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五霸時期,楚莊王八年,楚攻陸渾之戎,至洛,陳兵於周郊。他奉周定王命前往勞軍。楚王問周鼎的大小輕重,意欲代周,他答以: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終使楚軍退去。’這便是問鼎中原的由來。”她解釋了成語的由來,又道:“但問鼎中原的鼎由來已久,早在大國初始之際,夏禹便鑄造九鼎,分代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九州乃豫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雍州、梁州,每一州各設一鼎。”
我靠,寶貝啊!好像曆史老師講過一些,汗,真是虧待曆史老師,教過的都原封不動的還回去了,這群人要找九鼎,其心昭然若揭,難怪她們一個個臉色大變。
任何人聽到九鼎的下落,皆會有被震懾,更不用說她這種對考究癡狂的學者,她臉上隱隱有興奮之色,“但秦統一六國之後,九鼎便不知下落,史書上眾說紛紜,沒想到九鼎竟在仙府中!得九鼎得天下,隻有有心爭權之人,才會來問鼎。”
言畢,深深一歎道:“天下已有許久未提過九鼎,沒想到今日再聽聞是在此處。”
紀嫿瑤神色危重,嘴唇輕啟而又闔下,似乎有難言之隱,此時,老齋主道:“你們來錯地方了,九鼎不在天府,你便是殺了老道,亦是沒有!”
眾位長老臉色各異,似乎也並不知道九鼎之事,為首的黑衣人獰笑一聲,怒喝道:“老太婆彆給我耍心眼,我知道九鼎就在天府中,先你們三日,三日之後將九鼎交出來,遲了一個時辰,我就殺一個人。”
說罷,黑衣人帶著眾長老和老齋主推入仙府中的一座高塔,葉絳裙也持劍躍向高塔,此時仙府中唯一能說話的人隻有嫿瑤,她神情凝重道:“相公,還有顧小姐,你們隨我來,我有幾句話要與你們說。”
三人來到一間屋子中,很快葉絳裙也隨之進入,觸及嫿瑤的目光,頷首:“齋主與長老暫時無事,但三日之前,必須將長老與齋主救出。”
顧碧落蹙眉道:“他們要的是九鼎,九鼎是否在仙府中。”
“可言之在,也可言之不在。”紀嫿瑤臉色頗帶愁意,為難之間,蘭氣成歎道:“仙府有遺訓,寧滅門亦萬不得將九鼎交與奸惡之人!”
顧碧落怪道:“聽紀姑娘之言,九鼎似乎在府山中,但這言之不在又是何意思?”
“因九鼎隻有雍鼎現存於天府,其餘八鼎並未在天府中,我們也不知其下落。”紀嫿瑤深深一歎道:“古書上記載秦統一六國後,九鼎在遷往鹹陽的途中,有一鼎被大風刮到今彭城泗水中,但這是蒙羞之說,這一鼎並非是被大風刮走,而是被爭權之人奪走,幾世輾轉下,這一鼎被天府尋得,而其餘八鼎亦是被人奪走,至今下落不明,為免天下人以為九鼎皆在天府,幾任齋主皆不敢將這一鼎麵世,否天府將會有滅門之災,隻待日後尋得其餘八鼎,便交與天下。”
沈風深有同感地點點頭,如果隻交出一鼎,那麼時任的皇帝必然要得到其餘八鼎,那到時候仙府可就麻煩了,所以還不如暫時不交出去。
九鼎賦予的價值不言而喻,比如傳國玉璽,在九鼎麵前連一根毛都不如,再比如和氏璧、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比起九鼎也是差了十萬八千裡,現如今,也沒有一件文物比得上九鼎,有個考古學家有個誇張的說法,就是所有文物加起來,也比不上九鼎的價值,雖然是誇張,但也足見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