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諸公不認為,魏國與趙國會出兵幫助韓國。”聽著薑妄的分析,蒙驁道。
聽到這話,薑妄嗤笑了一聲:
“邯鄲之戰,朝中諸公也認為,楚國與魏國不會出兵,結果讓秦國白白損失了十幾萬人。”
長平之戰,白起率軍坑殺了40萬的趙軍,直接把趙國的生力軍給打光了。
然而當時秦軍的傷亡人數並不小,死了超過二十多萬人。
當時的白起是以這20多萬人為誘餌,充分的利用了地形的優勢,引趙括進入包圍圈,派重兵築牆來加固包圍圈。
他這麼做就是要把趙軍餓死在包圍圈中。
而突圍戰中,餓的手腳發軟的趙軍戰鬥力大幅度下降,最終投降。
此戰過後,白起認為可以直接覆滅趙國,但範雎認為楚國會偷家。
先不說當時的情況能不能覆滅趙國,但至少秦國其實也傷了元氣。
此戰過後,趙國君王隻能接受秦國割地的請求,而當時趙國的一個臣子卻建議,不給秦國這些土地,反而用這些土地賄賂其他五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
趙王同意了這個計劃。
之後秦昭襄王知道了趙王出爾反爾,勃然大怒,下令再次出兵,誓要一舉覆滅趙國。
至此,邯鄲之戰爆發。
當時的情況,整個秦國大臣都不認為其他六國會能夠幫助趙國。
卻沒想到,趙人拚死抵抗的決心太強烈了,白起坑殺降卒,讓這些趙人認為就算他們投降了也會被殺,那就隻能拚死反抗,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
除了趙人抵抗強烈之外,還有兩個意外,一個就是毛遂自薦,請來了楚國援軍,另一個就是信陵君魏無忌深謀遠慮,偷來了兵符,請來魏國援軍。
至此,在長平之戰秦軍死了20多萬之後,又在邯鄲之戰中死了10多萬人。
薑妄的話,把蒙驁說沉默了,當年的邯鄲之戰,確實是敗了。
…………
夜半,薑妄離開大營,蒙驁卻站在地圖前,觀察著地圖。
對於接下來,該打成皋、鞏、丘邑等地,還是打陽城等地,直逼韓國都城新鄭。
這兩個選擇都可以,但蒙驁是想要打成皋和鞏的,因為打陽城費些勁,那裡山多,路不好走。
另外,拿下成皋、丘邑等地,就可以虎視滎陽。
而若是能拿下滎陽,那麼就算不能徹底打下韓國,這次也算成功了。
因為,拿下滎陽,下一次大戰,就可以一舉破魏國大梁。
《戰國策·卷三十》言:決滎口,魏無大梁;決白馬之口,魏無外黃、濟陽;決宿胥之口,魏無虛、頓丘。陸攻則擊河內,水攻則滅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