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千言,陳景樂看得很慢,看得很認真。
這可是被弗裡德裡希·恩稱之為“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共計十一條,主要內容分三個方麵:
一是批判了費爾巴哈舊唯物主義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唯心主義片麵誇大主觀能動性的錯誤,闡明了卡爾·馬以實踐為基礎的新唯物主義哲學與舊哲學(包括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彆;
二是批判了舊唯物主義的唯心史觀,論述於曆史唯物主義的幾個基本問題;
三是從階級基礎、哲學功能和使命等角度闡述了新、舊哲學的區彆。
這篇文章可以說是揭露了舊唯物主義哲學的階級局限性,解決了曆史觀的基本問題,同時第一次確立了實踐觀點,闡明了馬哲的階級基礎和曆史使命。
因此被視作曆史唯物主義的起源。
文章對陳景樂來說,不算晦澀,但也談不上通俗易懂。
至少部分內容不是那麼好理解。
而且讀這篇文章,既要了解文章的內容,也要了解文章的創作背景,還要了解文章的後世影響力。
等等。
“需要反複閱讀理解才行。”
文字和數字不一樣,文字往往承載著作者的閱曆和見識,即便自認學習了、學透了,但下一個階段又會有下一個階段的感悟。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山與水的三重境界。
陳景樂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天才,甚至連優秀者都談不上。
當他發現自己對某樣東西頗感興趣,並且能稍微做得比一般人好時,他就會選擇堅持做下去。
這是為數不多的能夠讓他覺得自己比一般人強,從而產生成就感的地方。
哪怕比彆人強得有限。
寫文章如此,學曆史如此,學思政如此。
他堅信努力會有回報,隻要努力的方向彆選錯,再微弱的回報也是回報。
如果說之前的回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得到反饋,那麼係統的出現,就是將反饋做到及時化。
這種改變,對學習的激勵是巨大的。
他現在是如此的熱愛學習!
……
看完《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陳景樂又去看了《哥達綱領批判》。
今晚他是跟馬哲經典原著杠上了。
哲學使人思想深刻,能相較普通人更容易在看待問題時,透過現象看清事物本質。
碰到不懂的,偶爾會請教一下鐘晴,聽聽鐘晴的想法。
即便鐘晴隻是個一個本科生,想法並不一定對,但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少能給自己一點啟發。
而鐘晴就有點糾結了。
“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啊!”
怎麼感覺相親對象變成了學習討論對象?
你不跟我聊風花雪月羅曼蒂克,跟我聊實踐觀、聊哲學使命、聊社會發展?
我說同學,areyouok?
就很……不知道該怎麼吐槽,槽點太多了。
鐘晴默默歎氣。
但要說反感,那倒不至於。
反而覺得這樣相處,比原來顏值帶來的濾鏡要輕鬆一些,畢竟是自己相對擅長的領域,可以聊的話題多出不少。
這點從聊天打字篇幅可以看出。
隻是鐘晴有點迷茫:“這樣算是關係推進了嗎?”
不懂啊!
第一次相親,更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連個參照對象都沒。
她沒敢把這個變化告訴舍友們,一個不好,容易成大家銘記一輩子的笑話,那可就太丟人了。
……
對陳景樂而言,兩人從原來略顯疏遠尷尬的相親對象,變成可以高興探討學習學術問題的朋友,這何嘗不是一種關係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