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離京,屬於雷聲大雨點小的那種。
從朝會當天這廝怒噴眾人,到官家下旨外判陝西之後的近一個月裡,諫院是瘋狂炮轟韓某人。
而‘台鑒’中的另一方——禦史台,則是抱著看戲的神情,關注著這場風波。
由於有著包希仁這位大佬的坐鎮,禦史台似乎變得更加從容不迫,麵對各方風起雲湧,都顯示出一股風度。
這讓不少深受禦史台彈劾的官員都緩了一口氣。
另外也讓這場風波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平和的狀態,沒有擴大到像‘慶曆黨爭’那般程度。
而隨著韓明奉詔離京外判陝西後,朝堂之上是一掃之前的劍拔弩張,恢複了平靜的日常。
畢竟人都走了,你罵給誰聽?
似乎這一次的朝堂罵戰就這麼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但是沒有人覺得這是好事,因為這預示著未來將會有更大的一場風暴等待著眾人。
不過這和現在的韓明沒有絲毫關係,畢竟他在忍受著乘坐馬車的顛簸中。
這一刻,他第一次懷念汴京城內的舒服道路,那簡直是一種享受。
哪像這城外的官道,跟個泥刨似的顛人。
感覺出自家公子的不爽,永曾儘量放慢車速,讓韓明舒服一些。
“公子,要不咱換乘水路入關中吧,您這樣也撐不住到京兆府啊?”
永曾看著齜牙咧嘴扶腰的韓明有些擔憂的說道。
“不行,自己選擇的路,在難受也要走下去。”
韓明一語雙關的說道。
“之前諒哥兒和諮哥兒說與您同行被駁了,現在讓您走水路您還否了,這不是找罪受嗎?”永曾嘟嘟囔囔。
“你懂個屁,我要是跟狄諒他們一起走,這不是讓邊軍以為我是來抖威風的嗎?”
“走陸路也是同理,咱們需要具體考察一番陝西境內的情況,不能直衝衝的跑到京兆府。”
“誰知道那位薛轉運副使是個什麼樣的人,彆和那幫邊軍同氣連枝把自己架起來就算不錯了。”
韓明對於此次鎮守西北,是有自己的一絲想法的。
“那不是還有種家二哥兒在嗎?”永曾還是不理解自家公子瞻前顧後的想法。
“種老二這步棋可不能輕易動,他好不容易紮根西北,要用在合適的時候。”
韓明對於在西北有種子正(種諤)這位老友,可是滿意的很。
當然不止如此,還有當初祖父韓章和範文正公留下的一批軍事將領,以及如今狄氏兄弟的人脈家世。
這些才是韓明敢於坐鎮西北的關鍵。
“不過還不夠啊,自己手頭能用的人還是太少了,若想徹底穩定整個西北邊境,還需要更多的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