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嘉佑六年十二月初一,這是大朝會的日子,也是對過去一年的總結大會,和接下來嘉佑七年的相關工作安排。
不過對於如今的大宋君臣來說,什麼總結和未來計劃,都不上現在的對夏之戰來的重要。
從九月十五日到十二初一這兩個半月時間裡,前線的軍情是每日數發。
無論是好的壞的,韓明似乎都沒有選擇隱瞞,統統傳給京兆府的薛向,然後再由其轉呈朝廷。
如此麻煩的流程,反而使得軍情信息大幅流轉到民間。
這樣一來,單單永興軍一路,就掀起了巨大的輿情討論。
老百姓多年被邊境壓力壓垮的背脊一下子挺了起來,甚至有了參軍光榮的流言蜚語在民間傳開。
薛向為了應付內部各方的問題,每天忙得昏天黑地。
前線的近十萬大軍如同吞金獸一般,每天砸下去數不勝數的糧草軍需。
不過好在自家經略未雨綢繆,以軍改為名,提前向朝廷申請了兩倍以上的軍需,這才堪堪堵住每日的缺口。
看著手中主簿遞交的各州府縣的捐獻報表,不由得眼角抽動,暗暗罵道:“這幫鄉紳土財主,果然一個比一個富得流油。”
“他娘的,要是能把這幫孫子全查抄了,彆說十萬大軍,就是二十萬、三十萬,老子也能支撐前線打下去。”
不過想歸想,這幫所謂的鄉紳土財主,可都是大宋王朝,或者說整個封建社會的基石。
地主階級,這是古代封建王朝繞不過去的一個階級。
在沒有極其發達的社會生產力而誕生新的階級情況下,那麼他們確實是中華大地上,比較先進的一批人。
“大人,這是永興軍路各州府縣前期‘主動捐獻’的一批糧草物資,隨後第二批和第三批我等正在‘積極洽談’當中。”
身為薛向一手提拔的轉運司主簿,郭霖一直屬於勤勤懇懇那一類人。
本以為隨著自家轉運副使升為正使,自己也能夠往上爬一爬,結果朝廷空降了個能力強、背景強的狠人,導致自己什麼都沒撈到。
而隨著自家大人的倒戈,現在整個永興軍路成了一言堂,不過好在無數的功勞業績還是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這段時間忙得腳不著地,就是為了之前關於永興軍路之內“各地鄉紳士族支援前線”一事。
這不,前邊都開打了快三個月了,這邊的第一批物資才從這幫地主老財和文人士大夫手裡摳出來。
“行,你辦事我放心。”
被郭霖一句話給叫回神的薛向拍拍文書。
“不過大人,現在各地因為‘捐獻’一事,有點人心浮動”
郭霖還是把自己了解到的真實情況彙報了上來。
“嗐,這種事我早就能猜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