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二年三月底,在衡量了國內外局勢和各方勢力後,英宗皇帝正式宣布進行全國改革變法。
推行的新政中包括:貨幣統一、清丈土地、一條鞭法、興修水利、士紳一體當差納糧、農轉商免息借貸等。
而在一條鞭法中,韓明在和舊派官員的‘交流’中,大致將其歸納為‘合並賦稅’的意思,儘量減少其中包含的‘攤丁入畝’的部分。
這樣也是為了緩解舊派官員對於新政的抨擊和阻攔,至於一條鞭法落實後,未來會不會深入改革,那就是另說了。
在正式推進改革中,韓明為了給官員起一個標杆的作用,直接將陝西路和江西路作為首要的試點。
這兩地,皆是韓明當初崛起的底子,就連當初的手下還在本地徘徊呢。
政令抵達的當日,陝西路下轄的永興軍路、秦鳳路,以及江南西路,都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改革浪潮。
薛向、陳晗、蔡挺、曾奉先這些經曆過韓明調教的官員,都能夠很好的理解這位曾經上司的想法。
不過短短一個月時間,至四月底,江南西路和陝西路共清查出近一倍的多餘土地。
兩地稅製合並後,預計年中的大宋稅收將會比治平元年的一整年都要多出兩倍。
這個上報的計數奏報讓朝廷上下徹底陷入了瘋狂,沒有人想到僅僅是陝西、江西兩地的稅收就能達成這個地步。
同時也讓不少多年不曾外放地方的官員認識到大宋土地兼並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南方為何叛亂不止的緣由。
大部分有識之士立馬轉換陣營,選擇支持韓明的新政,甚至要求主動外遷地方推動新政。
如此一來,整個朝廷舊派又被分化團結一部分,使得對於新政的怨念深重的舊派一下子力量削弱不少。
英宗皇帝等人見到僅僅是兩路的財政稅收就抵得上大宋過去一年的總和,不由得堅定了韓明的新政路子。
隨後展開的收繳貨幣中,除了個彆嫌棄麻煩的埋怨聲外並沒有太多問題。
畢竟大宋流通的年號貨幣太多,收繳完畢後,按照各地的量需供求,再鑄造相應的‘慶曆重寶’,這也是一件於國於民方便的事情。
同一時間一起推進的‘士紳一體當差納糧’、‘農轉商免息借貸’等政策的出台,也讓地方的各大士紳階級罵起了娘。
前者的政策解析讓他們不得不鑽進韓明設下的陷阱,你要是不想執行可以,官府直接在當地將其列入所謂‘征信黑名單’。
告訴廣大百姓你家的齷齪、不道德、不積善的真麵目,使得士紳家族道德信譽崩塌、名望受損。
這樣一來,表麵笑嘻嘻,心裡媽賣批的常態就在全國各地頻頻發生。
後者對於‘農轉商免息借貸’的政策,讓不少失去土地的百姓農民看到了一絲曙光,當然也讓久經戰陣的士紳階層看見了另一種利益大蛋糕。
朝廷的意思很明顯,對於清丈土地多餘的土地,在合理合法的情況下,依舊歸屬於士紳階層,但是這些土地必須上稅。
土地多的多納稅,土地少的少納稅;沒有土地的,不交稅。
同時對於沒有土地的流民,免費發放免息貸款,鼓勵其進入市場進行創業買賣運營。
反正就是一句話,必須要讓大宋每一個人的腰包裡,能賺到幾串銅板的同時,吃上一口飯。
為此,韓明特意要求江浙地區培育新的一批占城稻種子,然後在南方等適宜地區全麵推廣。
對於‘占城稻’這類農作物,可以看做是康乾盛世促進人口增長的紅薯、土豆的同類。
它出產於中南半島,真宗大中祥符1008—1021年間從福建推廣於江淮、兩浙等路。
其特性在於:一是“耐旱”;二是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三是生長期短,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
這就有效能夠使得大宋百姓的肚子得到溫飽,穩定社會階層的矛盾,同時促進人口的增長。
韓明在清理出的大部分南方土地上都要求種植該產物,同時也在尋覓良機,看看能否組織船隊出海跨洋,到美洲引進番薯、土豆等高產農作物。
隻有這些高產農作物打底,大宋在未來各種天災人禍的危機下,才能保持自身的穩定性,有效抗擊各種問題。
但是對於出海的問題,韓明還是慎之又慎,畢竟現在還沒有精力外派船隊。
這樣一來,隻能從中南半島以及東南亞地區尋找合適的農作物,提高大宋內部的糧食產量了。
當然這是後話,而當前在英宗皇帝的鼎力支持下,韓明等人日以繼日,加工加點不斷在全國推進新政。
到治平二年八月初,在大宋上下雷厲風行的動作下,第一批趕至出來的‘慶曆重寶’正式進入市場。
加上原本市場流通的部分,朝廷填補了剩餘,總算使得大宋各地的貨幣趨於統一。
在‘慶曆重寶’統一後,英宗皇帝宣布在治平三年正月初一,開啟推行‘一條鞭法’後的第一次收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