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調查報告,我自己手寫的。有些問題可能也沒有涉及到,我想做個行業調研,開誠布公地征詢律師隊伍對我們工作的意見,以及今後改進的建議。”李健遞給莊盛一張a4紙,上麵大致羅列了十個問題和選項。
莊盛認真看著紙上的筆跡。
心裡感慨,這麼多年了,李健還是那個自己認識的李健,真的就是一股子韌勁。
無艱不破。
大環境強調要重視刑事案件的精準量刑,也強調重視人權保護。
既然認罪認罰製度要全麵鋪陳開來,行業調研就是該做的事。了解問題在哪裡,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辦法。
自己今天的報告,確實是自己從業這些年來的感受和真實經曆,但是行業裡的其他律師個體是否有同樣的感受,自己還真的了解有限。
是該做個調研了。
莊盛認真收起這張問卷,“我回去再整理一下,增改一些問題。等問卷數據出來了,我們一起研究。”
“好!”李健點點頭。
對於認罪認罰製度,李健是有自己的理解的。
雖然院裡整體是要跟著上麵走,重視檢察院的量刑建議權,法院如果未按照精準量刑的刑期判決,檢察院必須一抗到底。
但是,李健認為,量刑建議真的隻是建議。
檢察院對法院確實有監督權。
但這不能,也不應該打破法院不受乾擾、獨立審判的司法審判權。
所以,法院判決刑期跌出建議量刑幅度的情況,也並不違反現行法律規定。
即便這種情況,在全國各地屢見不鮮。
上次,他主辦的一個抗訴案件去看守所提審被告人。
被告人直接隔著鐵欄怒噴。
“法院給我判的少怎麼了?少也是法院判的!用的也是同一個法律!”
“你們檢察院跟法院、律師用法律不一樣嗎?!憑什麼判的少了,你們就要抗訴!”
“你們辦案子的檢察官是不是就是看不慣我,跟我有仇!我要抗議!要申請你們回避!回避回避!都回避!”
雖然他對被告人的胡攪蠻纏都進行了解答和有力回應,但他還是有種挫敗感。
明明可以不這樣的。
如果能加強溝通就好了。
大家都是為了查明真相,還原事實。如果可以乘著政策的東風,加強精準量刑,加強溝通,減少辦案中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