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有個醫生抬杠,讓我再次覺得醫生的世界和患者的世界是兩個世界。他認為手術有風險,手術失敗主要是患者不願意接受手術失敗的風險。我認為是很多醫生原本就沒有資格成為醫生,醫生的門檻設置的太低了。我覺得醫生總是會有一種盲目自信:“我讀了那麼多書,做了那麼多手術。這些都是小case。”
可是如果書本來就是錯的呢???科學這種東西隨著認識的發展是會不斷變化了,沒有一個科學敢百分百說自己是完全正確,後世不會被推翻的。地心說不是也當了那麼多年的科學,最後被日心說所推翻了。
畢竟以前都不把量子力學當回事,現在開始覺得量子力學是真的。如果量子力學是真的,很多科學又被證明是假的了!讀著一堆不知道是否為真的書就覺得自己就是真理了。對自然藐視,對人體忽視。
醫學比較特殊的是它是唯一一個接觸普羅大眾的科學。其他科學都是被頂級的學者所研究,且脫離了大眾的生活。
但醫學不是,它有著千千萬萬的基礎執行者。如果單純把醫學當做一個科學來看,這個門檻多高都不為過。但國內貌似已經脫離了科學的範疇。更像是一種經驗學,無限向老師靠攏了。
我覺得老師的身份是科學的傳播者。其實除了少數頂尖醫生,大部分醫生也都是醫學的傳播者,而不是研究者。
教師是傳播者僅僅就是傳播者,最多傳播錯了,但醫生不是,他們是要去改變病人的身體狀況的,就是用自己少量的科學知識去改變人體結構。挺恐怖的。
還是人太多了,讓很多不該成為醫生的人成為了醫生。還有就是人口太多,接診量太多了,很多不是水平沒到,而是壓根沒時間好好看。
尤其新時代,其實人體結構改變了很多,但醫學明顯具有滯後性。疫病最火色的是讓那些憑借經驗治病的醫生經驗全被廢掉了,經驗不管用了。
基層醫生是最應該被ai所取代的,隻留一部分頂尖的研究型醫生就好了。我估計未來也會這麼發展的。
醫保沒錢了,龐大而冗雜的醫療機構一定會死一波的。大醫院不缺病人,死的就是小城市的基層醫院。其實死一波基層醫院未必是壞事。以後的大勢所趨就是隻留一部分頂尖醫生,然後其他的交給ai。
當然這個過程要花多長時間,我不知道,但是未來基層醫生一定會被淘汰。安慰劑不需要那麼多,基層老師還有看娃的功能,基層醫生隻有安慰的功能。所以基層醫生會比基層老師更早被淘汰。
我跟一個醫生在那兒辯論呢,然後他很清楚醫療有什麼樣的問題,而且他也知道這些所有問題的歸因源於製度。
但是他還要做製度的維護者,把責任推給患者。
我就不明白了,既然存在問題的是製度,那為什麼不反抗呢?為什麼一定要去做一個製度的維護者呢?
我一開始覺得,教育會比醫療更先被裁,因為出生率在那兒放了。
但是我沒有想到的是先動的竟然是醫療,這足以說明,醫療要比教育的重要性更弱一些。
就是病你可以不看,但是娃娃你得看。然後。
我大概能夠推測到以後的方向,他絕對會朝著ai醫生去進行發展的。
因為教師最起碼有一個看孩子的功能,這個功能是很難被ai所取代的。
因為人的教育其實還是需要人去進行關懷的,但是如果說醫學是一門科學,科學應該做的是精英去做的事情的話。那醫生也應該是精英群體才可以當的。
如果把醫學歸為科學的一個分支來看的話,為什麼還會去需要廣大的基層醫生?我覺得以前需要廣大的基層醫生,並不是需要這些基層醫生提供多少科研的成果。而是說需要基層醫生來幫助頂尖醫生去麵對廣大的患者群體。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如果說ai可以逐漸去取代患者的信任的話,那麼ai應該可以取代基層醫生。
畢竟ai的發展是迅速的,但是人知識儲備的發展是很慢速的,可能人類醫生這一輩子他的知識增長到一個什麼地步是固定了。所以我覺得未來極有可能是精英加ai的組合,共同組成未來的醫療機構的模式。
那ai呢,它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基礎的疾病,ai就可以應付一些比較小型的基礎的疾病,另外,就是它可以將疾病進行分流。
ai一開始一定是不成熟的,但是它的發展會是非常的迅速的。所以我估計在不遠的將來會用ai來取代醫生。
因為對於大人們的對基層醫生的定位,其實就是一個維穩的作用,也就是說他就有一個安慰劑的作用。
尤其現在的局麵是大家往大城市大醫院跑的更多了,所以絕絕對對基層醫院是要死一波兒的。
我覺得未來ai一定可以取代基層醫生,但是有兩個先提先決條件,一個是ai可以得到患者的認可,另外一個是,ai的技術到達可以去做到這種簡單的診治呀開藥呀這樣的地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