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第三波放完,第一波已經做好了射擊準備。
每一波射擊都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整個戰場都籠罩在硝煙和火海之中。
循環三輪之後,孫元化令旗一揮:"上刺刀!"
唰唰唰…
唰唰唰……
聲音令人膽寒。
孫元化再次揮舞令旗,數千士兵端著明晃晃的刺刀,高喊著"殺殺殺",排山倒海般奔湧而去。
看到這一幕,隨同巡視的文武官員們莫不交口稱讚。
"這才是真正的能戰之師啊!"
"這樣的雄師能有十萬,何愁建奴不滅?"
常洛看得熱血沸騰,對身邊的畢懋康說道:"著工部會同戶部、兵部。造一萬件軟甲、一萬件輕甲,配備給火炮營。還有,火藥的品質還須得提高,不要吝嗇硝石和木炭,引火繩要造得結實耐用。"
畢懋康拱手道:"是!但這樣一來,又是一大筆開支。"
常洛說道:"錢不是問題,你先找工部,不足的部分,我來想辦法。"
畢懋康又說道:"四百門戰車的建造銀子也無著落。"
"孤來想辦法。"
孫元化又指揮火銃兵撤退。
善戰者善敗。
撤軍往往比進軍更容易出問題,進軍時士氣高昂,全軍將士隻需要一門心思往前拱。
但撤退總是發生在形勢不利的時候,一旦出現混亂,或者有人居心叵測喊一嗓子,軍心就亂了。
這時候撤退就變成了潰敗,將領根本無法指揮部下,士兵爭相逃命,自相踐踏而死者常常不計其數。
一支軍隊如果在撤退時還能做到從容不迫,井然有序,配合默契,那麼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往往是非常恐怖的。
孫元化站在方陣中央,高舉令旗,大聲呼喊著指令。
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傳遍了整個戰場,讓每一個士兵都能清楚地聽到。
後隊變成了前隊,有序撤退。
而前隊則依然麵向前方,火力全開,掩護前隊撤退。
不論前隊還是後隊,士兵們步伐都堅定而從容,紋絲不亂,令人讚歎不已。
最後壓軸大戲是二百門紅夷大炮同時射擊,炮火轟鳴,震耳欲聾,炮彈落處,一切灰飛煙滅。
參加檢閱的除了朝中勳戚和文武大臣之外,還有朝鮮國王李琿的使者,蒙古林丹汗的使者,日本德川幕府的使者,以及琉球王子、暹羅王子、緬甸王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