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九月
炎熱的陽光烘烤著大地,試射場上,一輛威武霸氣的坦克聳立在中間,為了這次試射,連圍牆都拆掉了。
柳主任想著與其讓人家轟倒,還不如他自己先下手為強。
新型坦克裡外有好幾個人,正在做最後的檢查。
今天來觀看試射的人不僅是整個研究所的人,也有國防科委和軍區的人。
所以今天的試射不能出現任何差錯,從62年6月初開始研究,一直到現在,兩年多的時間。
可以說研究所每天都在燒錢,要是拿不出正兒八經的東西,丟人是小事情,是他們感覺愧對國家啊!
就連食堂裡的大廚都丟掉自己的大鍋鏟,站在人群外翹首盼望著。
此時的大廚貌似比前兩年好似消瘦了一點,一個廚子天天跟飯食打交道,不但沒有胖,反而消瘦了。
什麼原因,一目了然,工作辛苦是一方麵,他將有油水的也都留給了彆人。
炎熱的天氣,讓每個人的額頭上,都冒出密密麻麻的汗珠。
但是每個人都沒有閒工夫去搭理,最多汗流到眼睛裡時,隨手抹了一把。
負責做最後檢查的除了杜易夢這個總設計師,還有每個實驗室的負責人。
從新型坦克成型的那天開始,他們從未停止過試驗,尋找問題,然後再解決問題。
比如因為炮彈過重,為了能減輕體力負擔,還要節省裝填炮彈的時間。他們研究出自動裝彈機,來取代人力裝填炮彈。
一開始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槍械的彈匣,將彈丸和藥筒一起放在培訓彈槽中,再一起裝進炮膛。
射速高達為9發/分,的確節省了體力和時間,但是問題也出來了。
因為這種裝填機構太過複雜,也容易出現故障和損壞。
經過一次次測試後,現在改為分裝式彈藥,就是將彈丸與裝藥分彆放在上下兩層的圓盤上。
不過主炮射速也從9發/分,變成了6~8發/分。沒有人因此而不高興,能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一開始他們將線膛炮改成滑膛炮,改進成功後滑膛炮口徑是115毫米,最後發現火力還是達不到他們的要求。
直接就否定了,重新研製一門125毫米的滑膛炮。這種火炮的炮管比較長,是單肉結構,采用橫楔滑動式炮閂。
炮塔中央裝有圓筒形的抽氣裝置,炮塔外部也裝有四段輕金屬護套。
這樣一來,可以延長炮管的壽命。
車體前部采用複合裝甲結構,就是杜易夢和喬工所討論的利用陶瓷的物理特性,製造出的複合防護裝甲。
而坦克的車體是用裝甲鋼板焊製,車體前上裝甲板中央位置有v型凸起,在其中裝有三條橫筋,這樣凸起可以起到防浪板作用。
它可以提高坦克在涉水,還有過水坑時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讓坦克乘員免受塵土和水浪的影響。
尤其在水位較深的情況下,它可以避免水流進入車體內,以此來保護坦克的發動機,還有電子設備不受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