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楊西岑回來後,吃飯的時候,陳舒和他說了今天的事。
楊西岑咀嚼的動作慢了下來,等把嘴裡的土豆咽下去,才道:“我說今天碰見這小子怎麼笑得春心蕩漾的。”
“這事你不用管了,我到時候跟他提一下,剩下的隨他。都這麼大個人了,咱們總不能給他把飯喂到嘴裡。”
陳舒喝了口稀飯,應道:“好。”
她本來也不是很擅長操心這事,也是看錢彪和楊西岑關係不錯,才關心了些。
現在楊西岑都這麼說了,她也就不用再管了。
她的事也是挺多的呢。
吃完飯,楊西岑去洗碗,陳舒就去書房看自己新借回來的書,時不時在一本稿紙上寫寫畫畫,做點筆記。
之前寫的小說都是她擅長的題材,幾乎是提筆就寫。
這次關於洪災的真的是觸及她的知識盲區了。
她小時候倒是經曆過饑荒,不過洪災印象裡還真沒有。
她拿回來的這幾本書,也隻是一些理論知識,可以幫助她了解洪災的危害和防洪的措施。
但陳舒總覺得少了點東西。
她坐在書桌前思考了半天,終於知道自己缺少的是什麼了。
她沒有洪災親曆者的感受。
沒有經曆過的人,終究是不能切身處地的體驗到當事人麵對洪災時的情緒的。
還有就是,簡單的用“洪災”兩個字去概括這場災難,好像太過籠統。
她是寫小說,並不是簡單的陳述一次災情的經過。
陳舒想知道,在洪災來臨的時候,大家是如何自救,如何救親友、鄰居、陌生人的。
她也想知道,人在麵對危及生命的災難時,在麵對隻能活一人的困境時,會如何選擇。
陳舒歎了口氣。
她現在所擁有的資料還是太外層,太間接了。
她應該去找一些第一手的信息資料。
陳舒打開了那本《地方災害史》。
說實話,這本書的用處也不是很大。
因為它隻是簡單羅列了全國各地曾經發生過的重大災害。
比如,xx年,xx地發生了xx級地震,造成xx損失。
沒了。
陳舒:“”
她找的書,好像、大概、也許、有點雞肋。
要不是這書不是她的,她都想拍它兩巴掌。
陳舒百無聊賴的翻看著目錄,想找一點有用的信息。
突然,兩個熟悉的字映入眼簾。
惠城。
陳舒按照目錄標注的頁碼,翻到了對應的頁數,她發現,惠城在1965年的時候,發生過一次洪災。
不過上麵的信息也就隻有這些了。
她把1965年記在自己的稿紙上,標了個大大的五角星。
楊西岑從外麵進來,“舒舒,該洗澡了。”
陳舒看了眼手表,都已經快九點了。
她乖乖應聲:“好。”
從桌前起身,雙臂抱著楊西岑的胳膊往外走去。
“水給你兌好了,衣服也給你拿過去了。”
“這麼體貼?”
“嗯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