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的科舉,有著嚴格的規矩。
如果是興盛的王朝,科舉必然律法森嚴,不但杜絕考試抄襲,考後也有嚴格監督。
比如閱卷,注重公平。
但是雲朝的吏治已經糜爛,無法守住律法上的公平,律法是人定的,官員可以不遵守。
隻不過,糜爛歸糜爛,表麵上的某些規矩,雲朝官場還是在守的。
當天晚上,閱卷開始。
院試乃是最低一級科舉,屬於選拔秀才功名的考試,所以,閱卷稍微鬆弛一些。
閱卷者總共有三席。
首先,是當地縣衙的主官,也就是縣令,擔任閱卷者的第一席。
其次,是負責教化的學政,每年科舉之後,也會擔任院試的閱卷者。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席,則是主考官,這個必須由府城派人下來。
當夜裡,縣衙一座公房中……
一摞考卷已經擺在了桌案上!
涇縣不大,偏遠小縣,全縣讀書人加起來,總共也不超過兩百人,而今年涇縣參加院試的考生,滿打滿算竟然也才四十個人。
所以考卷總共隻有四十份。
對於閱卷者而言,這份工作量並不大,畢竟無論唐縣令還是孫學政,都算是胸有才學的讀書人。而那位府城來的主考官,同樣是個學富五車的人物。
閱卷而已,簡單輕鬆。
三人先是寒暄一番,隨即開始了閱卷。
這時代的科舉考卷,已經使用糊名的方式,主要是為了防止批閱之時的作弊,糊著名字才能讓每個卷子都看不出考生是誰。
然而可惜的是,再好的規矩也要遵守才行。
以雲朝現在的吏治糜爛情況,這種規矩的象征意義大過實際意義。比如閱卷者們根本不守規矩,隨隨便便就可揭開糊著的紙條。
大家早就不在乎律法的懲處了。
因為整個朝廷根本不懲處這事……
今晚,同樣如此。
隻見那位主考官笑意涔涔的,竟然直接把一張卷子的糊名揭開,看了一眼之後,慢悠悠的開口,道:“西鄉,劉童生,本官對這人有印象,已經考了十幾年,想不到,今年又來考。”
他說著閱讀一下卷宗,發現答的題目倒也不錯。
雖然算不上出彩之輩,但卻算得上四平八穩,如果按照科舉選才的規定,這張卷子可以判個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