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句話,極其有道理。
跟著好人吃頓肉,跟著壞蛋挨頓揍,所以說選對陣營很重要,也就是後世常說的平台比能力有用。
不信看看後世某些公司,單位裡某些人的能力極差,然而隻要上麵有人,那麼工資就比普通人高。甚至整天不用乾事,照樣拿著最好的待遇,原因是啥呢,不就是跟對人了麼。
古代還有一句話: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這句話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非常符合利益分享的情況,跟對了人,團隊賺了大錢,那麼身為團隊一員,是不是能從中分上一筆呢?
現代如此,古代也一樣,古往今來的道理,其實全是相通的。
大唐這次通過戰爭獲利,國土麵積暴漲翻了幾番,作為皇帝的楊一笑不可能獨吞,肯定要拿出一部分作為封賞。
所謂:將軍百戰死,博個萬戶侯,手底下憑什麼替他賣命,不就是想博個封妻蔭子的待遇麼?
帝王是最貪婪的人,但帝王也是最大度的人,隻要麾下臣子能夠建功立業,那麼帝王絕對不會吝嗇封賞。
……
時,大唐洪武二年,初夏。
青州府,涇縣城。
這裡是楊一笑的老家,也是他崛起發家之地,因此當戰爭結束之後,他率領文武百官回鄉祭祖。
整個涇縣的百姓,幾乎家家戶戶出動,夾道圍觀,迎接帝王。
這是涇縣人的驕傲,也是涇縣人的榮耀,每個人的臉色都透著喜氣,簞食壺漿迎接家鄉的皇帝。
所有人都在往前擠,人山人海宛如潮水,黑壓壓一片,根本不害怕負責開路的威武禦林軍。
也許彆的地方會害怕禦林軍,但是涇縣百姓怎麼可能會怕?
禦林軍乃是天子親軍,必須最忠誠的士卒才能入選,而如果比拚忠誠的話,這世上還有比涇縣出身之人更忠誠的嗎?
想當年,額,其實沒過去幾年,當初楊一笑剛剛嶄露頭角,第一次出兵北上狙擊狼族,勞師遠征歸來之際,是整個涇縣百姓在月下迎接……
那一夜,涇縣年齡最大的一個老人送上一碗酒,對楊一笑大聲呼喊,同時也對全縣呼喊:“孩子們,跟著他……”
那是老人臨終之前的心願,也是全縣輩分最長之人的寄托。
“孩子們,跟著他!”
六個字,如山重,隻因這是家鄉的子弟兵,隻因這是鄉土的崛起根基。
家鄉子弟這四個字,在古代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曆史上有一位人物,寧死也不肯過江東,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過不了心裡那道坎。曾經有人點評,霸王可以過江東,但是項羽不能過江東,因為霸王是王,而項羽是江東子弟的寄托。
老家的子弟跟他出來,盼的是能打出一片天和地,讓家人享福,讓子孫後代過上好日子,然而,戰敗之後全員戰死。
在那種情況下,項羽如何能過江東?
替他擋刀的也許是鄰家兄弟,幫他擋箭的可能是幼時玩伴,地上的斷手斷腳,可能來源於伯叔嬸嬸家裡某個孩子,臨死之前大口吐血衝他笑的人,笑著說這輩子不後悔跟著他的人,也許,是小時候天天一起撒歡瘋跑的好朋友。
都死了!
所以,項羽的心也死了。
霸王可以過江東,霸王也許可以東山再起,但是項羽不行,因為他無顏麵見江東父老。
曆史乃是一個循環,總是不斷重複過往。
隻不過,曆史並不是完全重複過往,比如項羽戰敗而死,楊一笑卻打下了一片天地,雙方相似之處在於都是靠著家鄉子弟作為基本盤,雙方的不同之處在於項羽輸掉了基本盤。
楊一笑則是贏了,保住了基本盤。
整個涇縣之地,就是他的老家,如今他身邊的天子親軍,幾乎每一個都是涇縣出身。
反過來講,涇縣百姓對他的態度也不一樣,也許彆的地方百姓為畏懼帝王威嚴,但是在涇縣百姓眼中的楊一笑不是帝王,而是鄉土之親,而是涇縣的楊大郎。
在這種心態之下,涇縣百姓怎麼可能會害怕開路的禦林軍?
開路就得嗬斥嗎?
楊大郎尚且不會嗬斥我們老鄉呢!
你們這些臭小子,竟然敢咋咋呼呼的嗬斥……
簡直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村西頭的大娘,此時正伸出手,擰著一個禦林軍的耳朵,凶巴巴的扭了好幾圈,大聲問道:“鐵蛋,你剛才讓誰閃開?是讓娘閃開嗎?你現在是漲本事了啊。”
縣城東的王大媽,擦眼抹淚十分委屈,嗚嗚咽咽的質問,為什麼喝過自己奶水的孩子竟然嗬斥她。
眼淚汪汪的樣子,讓一個禦林軍羞愧的不敢抬頭,隻能當場跪下,眾目睽睽之下磕頭,不斷告罪道:“嬸子,嬸子您彆哭,俺錯了,俺再也不敢了。”
隻他一個人道歉都不頂用,那婦人還是委屈的嗚嗚咽咽。
於是所有人看到,帝王車輦的車簾忽然掀開,隨即楊一笑探出窗外,語氣帶著致歉之意,對那婦人道:“這位嫂子,彆哭彆哭,我替他向你告罪,是我楊大郎沒有管好手下的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