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之上,楊一笑輕歎一聲,像是在讚許宋老生的進諫,又像是在感慨曾經雲朝的吏治糜爛。
他語氣如同喃喃自語一般,但其實刻意說給臣子們聽
“雲朝吏治的缺陷,天下人都知道乃是冗官,為什麼會出現冗官情況呢,因為士族的讀書人都想當官撈錢……”
“他們把持學識,不斷培養族人,上一代尚未辭官養老,下一代已經急不可耐做官,於是需要的官位越來越多,每年都要找借口添設新的職位。”
“朕仍舊以縣級衙門為例,說一說雲朝的冗官情況何等嚴重。”
“僅僅一個下縣,官員就要六人,再加上四五十人的六曹書吏,以及三班差房的捕快老頭,數量至少七八十人,每一個人都能盤剝百姓。”
“大縣的情況更嚴重,吏員有可能突破百人!”
“由於他們自持乃是讀書人身份,因此他們全都不屑於耕種勞作,吃的是祿米,盤剝的是窮人,而一縣之地的百姓不但要供養官員,同時還要供養數量龐大的冗吏……”
“雲朝共有一千五百三十個縣衙,意味著至少二十萬讀書人擔任官和吏,但這隻是縣級衙門的官和吏,朕尚未計算縣衙以上的官員。”
“如果全加起來,數量更加龐大。”
“比如,州級的官員,冗官情況更嚴重,雲朝三百六十個州,官員和書吏至少三十萬讀書人!”
“再往上的路級,冗官情況倒是少了,但是冗吏情況更嚴重,僅僅吏員據說高達五十萬!”
“繼續往上,還有朝堂級彆的重臣……”
“雖然朝堂重臣的數量少,有資格上朝的僅僅一千餘,但是雲朝京城的四品以下京官,太上皇時代已經高達五千人餘人。”
呼!
楊一笑緩緩吐出一口氣,目光俯視高台下的大唐臣子,問道:“諸位愛卿,是不是都感覺腦中嗡嗡作響?雖然你們以前聽說過雲朝冗官的說法,但你們肯定沒有細心去推算過官吏的數量吧。”
“現在聽朕說完之後,你們心裡是怎樣一種感覺?”
“縣衙一級,二十萬,州域一級,三十萬,路級冗官和吏員,接近五十萬,朝堂重臣和京城的京官,六千餘……”
“這是高達百萬人的數字……”
“而這百萬人的出身,幾乎有九成是出身士族,他們世世代代把持學識,他們宣揚讀書人才可以做官,百萬人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團體,即使雲朝皇族想要支持變法但卻有心無力。”
“那位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範宰相,他的悲慘結局就是因為想動搖這個團體,可惜哪怕有皇族支持,他最終還是死在變法之下。”
楊一笑說到這裡,目光炯炯閃爍銳利。
陡然他聲音變高,語氣也變的嚴肅,沉聲道:“朕意識到,不能隻讓讀書人做官,否則隻需要百年時間,我大唐就是下一個雲朝……”
“也因此,朕要更改自古傳承的古製!”
“文人固然還是可以繼續科舉當官,但是大唐的士卒以後也可以做官。”
“不要擔心他們不懂學識,也不要嘲笑他們很多人不識字,其實在朕看來,做官不一定非要有學識才行。”
“尤其是基層的官員,直麵的是黎民百姓,和百姓打交道不需要之乎者也,治理基層需要的是了解種田耕作。”
“哪個季節該播種,哪個季節該灌溉,天旱怎麼抗旱,水災怎麼治水,這些根本不需要讀書人去擔任,這些職務完全可以由普通人勝任……”
“恰恰咱們大唐的士卒幾乎都是普通人出身。”
“朕認為,他們是最懂民生的人。”
“因此,朕認為他們才是最適合擔任基層官員的人。”
……
楊一笑的聲音變得更加激昂,大聲道:“朕,大唐皇帝楊一笑,欲改古製,變法吏治。”
“朕要封賜五千官員,去那鄉裡民間任職,曾經讀書人才能做的事,他們做,從此以後的大唐,縣衙官員不再是最基層的官……”
“開此先例之後,這便是朕定下的大唐祖製!”
楊一笑說到這裡,陡然向著高台下麵的遠處招手,他聲音更加激昂,但卻飽含濃濃親切:“朕的將士們,速速上前來,今日,朕與你們卸甲歸田。”
“你們跟隨朕已經很久,朕不忍心讓你們繼續在沙場上搏命。”
“趁著這次封賞有功之臣的大朝會,以及朕決定更改曆代吏治陋習的機會,朕封賜爾等,個個都是官身。”
“以前的曆朝曆代,朝廷隻有縣衙,由縣衙直接治理百姓聚集的村和莊,讀書人不懂耕作但卻有各種門道盤剝窮苦,朕絕不允許大唐如此,所以朕要你們去做最基層的官。”
“爾等都是赤誠老卒,可願意為朕分憂嗎?”
楊一笑最後這句話問出之後,整個地麵仿佛微微的震顫,那是因為五千個老卒哄然跪地,一萬個膝蓋砸在地上引起的搖晃。
“願為陛下分憂……”
“願為陛下分憂……”
五千個鐵血老卒,曾經為楊氏征戰沙場,如今齊聲暴吼,發出了新的呼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