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疏是戶部的上奏,因此用詞乃是臣屬,小虎頭模仿大臣的語調,念誦起來頗有一些沉穩。
“臣,戶部李穎達,啟奏陛下,彙稟農政。”
“去歲初冬之時,北方耕作小麥,但因各地戰亂剛剛平複緣故,再加上許多地方缺少男丁導致田地荒蕪,因此,耕種情況並不算好……”
“經各地上報,戶部統計如下:”
“山東道,情況最良好,原因是此道乃陛下龍興之所,百姓已享受楊氏七八年庇護,不但田地精耕細作,而且連年修建水利,灌溉極佳,阡陌交通,民風也極其穩定,故而全道有九成田地完成了小麥的冬播。”
小虎頭念完這一段之後,先是停下來看向楊一笑,問道:“父皇,需要分析嗎?”
楊一笑點點頭,閉目靠在椅子上假寐,隨聲道:“你先說說自己的看法,再讓弟弟妹妹們也說說,然後你們相互討論一番,最後再向為父報告結論。”
他說著一停,緊跟著又道:“如果你們的結論正確,為父會做出點評和讚許,如果分析和實際有出入,為父則會跟你們講解。”
小虎頭乖巧答應一聲,順手把奏折先放下。
然後,這孩子一邊努力思考一邊開口道:“根據奏折這一段稟奏,孩兒分析山東道今年又會是個豐收年,作為我大唐最核心的地方,同時也是咱們楊氏的起家之地,父皇您一直重視山東,而山東的百姓也享受了最好的庇護。”
“雖然奏疏上沒有說,但是孩兒要補充一句,現如今山東道的人口已經高達五百萬,幾乎占據了大唐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這就意味著我,我們的國力基礎越來越穩固。”
“以上隻是其一,孩兒還有其二要說,是什麼呢,是田地!”
“現如今山東道的土地,經過連年複墾和開荒已經極其完善,就如戶部尚書所奏那般,全境幾乎都是精耕細作。”
“因此,田產方麵也是整個大唐各地最良好的。”
“去年秋季的時候,父皇帶領我們回老家務農,不但是去給皇太爺爺收莊稼,而且也幫著老家百姓乾農活。按照父皇的要求,我們一邊乾活一邊留意當地田產,並且進行了統計,作為那一次的課業。”
“經過我們統計,發現涇縣的田產已經達到一擔半,由於是秋收的高粱,所以並不算是全家產出,酷暑時節的麥子才是最大收獲,而涇縣的夏麥收成已經超過了三擔。”
“一擔就是一石,重量折合百斤,也就意味著,涇縣的小麥產量已經畝產三百斤。”
小虎頭說到這裡時,喘口氣想要喝水。
立馬有一雙手掌遞過來茶碗,同時輕柔的撫摸小虎頭腦門,隻見皇後滿臉欣慰,輕聲鼓勵道:“我兒學業不錯,為娘十分滿意,繼續說,彆停著,讓你父皇好生指教一番……”
小虎頭咕咚咕咚牛飲,把一碗茶水全都灌進肚子,然後再次開口,繼續分析奏疏。
“現如今,山東道共有二十四個州,是我大唐最大的一個道,也是耕地數量最大的一個道。”
“每個州或有三五縣,或有六七個縣,由於百姓民生安逸,因此荒田十不存一,哪怕是最小的一個縣域,也複耕和開墾出了五十多萬畝田地。”
“至於一些大縣,則是有一百多萬畝,即便是平均計算畝數,每縣也接近一百五十萬!”
“最主要的是,這數字乃是複耕和開荒的數字,如果加上原有耕地的數量,每個縣平均已經超過兩百萬畝。”
楊一笑聽到這裡忽然插了一句,問道:“如此情況還有可能繼續增長嗎?”
小虎頭不愧是從小就學習政務,頓時脫口而出做出了回答:“很難,畝數已經到了極限,畢竟縣域在設立之初有著上限,而山東道的可耕作田地已經接近上限……”
這孩子說著一停,想了一想再次開口:“哪怕山東百姓繼續努力開荒,但是孩兒認為田地畝數很難再增長,原因很簡單,已經沒有荒地可開了!”
楊一笑不置可否,反而又問了一個問題:“如此情況意味著什麼呢?”
小虎頭仍舊不顯吃力,立馬開口進行了回答:“劉伯瘟伯伯教導過,盛世田滿亂世荒,眼下我大唐山東道的可耕田地已滿,說明這個地方已經有了盛世的跡象,百姓們安居樂業,因此才保證了任何田地都沒有荒蕪。”
楊一笑點點頭,仍舊不置可否:“繼續說,還有嗎?”
小虎頭這次終於開始思考!
整個禦書房之中,幾乎落針可聞的寂靜,妃子們全都屏氣凝息,生怕打擾了小虎頭思緒,就連一眾跟隨聽課的弟弟妹妹們,這一刻也全都把喘息聲音壓低放緩,很明顯,都怕打亂小虎頭的思考。
足足好半晌過去,小虎頭才略顯遲疑開口:“孩兒想起來,皇太爺爺曾經教導過,固然盛世田滿亂世荒,然而盛世也有盛世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人口如果暴漲太快,會不會導致可耕土地無法養民,因此,朝廷便需要對百姓進行遷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