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大漢與金帳王庭聯姻一事,金帳王庭的老對手大武那個時候又被大漢與四小王朝一事挑動了神經,故而,大武眾臣提出了分裂漢昊,扶劍抵漢,固化邊防,外聯蒼強,借力禦敵的對外方針。
而所謂的外聯蒼強,指的就是占據了原大蒼最中心部位的靖王,如今的中蒼朝廷之主皇甫古淵。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大武與中蒼的聯係開始緊密了起來。於皇甫古淵而言,在大蒼雙強的局勢不複,中蒼四麵皆敵的情況下,加強與大武的聯係,符合他們的利益。
大武與中蒼,中間夾著的趙宋,如今,正把持著中蒼河南道西麵門戶,而趙宋,早在原大蒼時代,就是抵禦大武的碉堡,在加上,大漢同樣夾在大武與中蒼中間。故而,這兩家,他們是有共同的利益訴求的。
而在這種背景之下,大武派出駐蒼使,長期駐紮於天京,維持與中蒼朝廷之間的聯係。
故而,軒轅黃如果是想要聯係大武的話,如今根本就不需要長途跋涉,橫穿整個大蒼前往大武,隻需要前往河南道,就可以見到大武的人。
而軒轅黃也很有自信,他手中的籌碼,絕對可以給他換來他想要的東西。
等到他的人見到了大武的人,大武那邊再返回大武本土,之後再將他想要的東西運過來,三四個月的時間,雖然是迫切了一些,可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三四個月的時間也差不多夠了。
一邊派倉頡、軒轅敬城前往河南道求見大武使者,軒轅黃另一邊儘起水陸十萬兵馬,馳援青北道。
從一開始的時候,軒轅黃就做好了支援青北的準備,雖然並沒有直接出兵,但是,卻在默默地調動各方物資,並且從各地調集兵馬,一旦決定出兵的時候,可以隨時出發。
沒有第一時間出發,隻不過是想要盟友互相消耗一下實力。
可正因為提前做好了準備,如今,在青北戰局崩塌的情況之下,他也可以保證在最快的速度之內調動兵馬。
而這一回,在東蒼不爭氣的情況之下,軒轅黃連他一直藏著掖著的水師不對也拿了出來。在此之前,軒轅黃可都從來沒有暴露過他手中居然還捏著三萬水師。
這支水師,不要說是外人了,就算是天師道內部那些頂級文武,也就隻有兩三人知道這支力量的存在。甚至,就連這三萬水師隱藏的地方,都不是在東海道,而是在東海道之外的一個海島之上。
前期的投入,完全是依靠當年軒轅黃售賣戰船支持的一部分收入。
或許當年的軒轅黃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有這個想法了,故而,出售戰船的時候,每一次都會截留一部分收入。
當初的東海道,可是駐紮著大蒼最強大的一支水戰部隊,十萬東海水師。
雖然這十萬人,因為內部滲透,再加上上了陸地之後落入埋伏之中,被四麵圍攻,以至於在天師道叛亂的最初期,這隻大蒼最強大的水上力量,都沒有發揮出什麼作用,就已經埋葬在了天師道的手中。
但是,這十萬人,也不可能在那一戰之中被天師道給殺了個一乾二淨。在一場戰爭之中,除了少部分情況之外,當場戰死的,永遠都隻是少部分人,大部分,要麼在暫時崩潰之後四散而逃,要麼就是被抓回去做的俘虜。
故而,天師道手中,其實一直還有著大量的東海水師俘虜。
而軒轅黃從一開始就看到了這部分俘虜的價值,當他在天師道之中有了一定的權力之後,就將這一部分俘虜妥善安置。
畢竟,那一戰之後,天師道得到的不僅隻是東海水師的俘虜,在陸地上將東海水師收拾了之後,沒有了防備力量的東海水師基地,也就自然落入了天師道的掌控之內,而在其中,也就自然包括東海水師配備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戰船。
隻不過,那個時候的軒轅黃在上位之後,雖然手中有精通水戰的兵士,有大量各式各樣的戰船。
可是,一來,剛剛上麵的他手中的權力還不穩,很多天師道的老人並不認同他這個張靈莫之後的統治者。
二來,那個時候天師道的底子太差。
在種種原因之下,剛開始的天師道,雖然有了硬件的條件,可在軟件上,並不支撐他們擁有一支精銳的水戰部隊。
甚至,在這之後,為了彌補天師道的底子,軒轅黃甚至不惜將東海水師大量的戰船,出售給了大吳的反王。現在大吳反王手中不少的水師戰船,都是當年從軒轅黃的手中購買的。
之所以是大吳,而不是大乾,你見過哪家賣軍火,直接賣給自己的鄰居的?畢竟,那個時候的大乾,反王的力量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成長起來,吃不下軒轅黃的貨物。
能吃下軒轅黃貨物的朝廷勢力,對於天師道來說,太過危險了一些。
如果當時的大乾是像現在的大乾局勢一樣,軒轅黃或許也就沒必要舍近求遠了。
不過,東海水師的戰船雖然已經被他買出了大部分,東海水師十萬編製的戰船,規模何其龐大,軒轅黃的手中依舊保留了一小部分。
故而,這幾年的時間,等到天師道一點點地彌補了底子薄弱的同時,也一點點地組建起了一支三萬的水師,並一直隱藏到了現在。
天師道十萬大軍,分水陸兩路,一路北上,馳援東蒼。
與此同時,倉頡、軒轅敬城為首的大炎使團也以最快的速度出使中蒼,名義上出使中蒼,但等他們到達了河南道之後,卻也在暗中前往拜訪大武駐中蒼使者。
而大武駐中蒼使者,正是大武宗室之中,奪得了大武新科狀元的公主武曌。
大武如今,也算是內憂外患,內憂雖不大,區區的竇建德,於大武而言反手可滅。可龐大的外力壓力,讓他們根本無利於處理內憂。
外部,那可謂就是牛鬼蛇神四起了。
西南部,大秦雖然暫時並沒有異動,但卻在全力休養生息,國力日漸龐大。雖然如今依舊和大武相差甚遠,可是,對方是處於上升期,反觀他們大武,連年征戰之下,國力日漸疲憊。
西麵與西北部,高盧王國與鐵木真的蒙古部沆瀣一氣,這個時候已然是進入了一個蜜月期。這兩家之間,完全可以說是優勢互補,高盧王國給鐵木真提供他稀缺的鐵礦資源,而鐵木真則是給高盧王國提供他們稀缺的戰馬。
兩家的實力,同樣在快速的擴展。
尤其是,這兩家這個時候都對他們大武虎視眈眈,陳兵邊境,時不時的就來襲擾兩下,讓他們不勝其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