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站在這個論點上詢問袁樹是否認同,如果袁樹說認同,自然不需要繼續辯論下去,這個議題可以就此而過,就當沒發生過,要是袁樹不認可,那就必然會有一場龍爭虎鬥。
且盧植大占上風。
說真的,如果這個時代是漢明帝、章帝、和帝的時代,袁樹還真不敢就這個問題和盧植對噴,因為那個時候東漢皇權還在走上坡路,還挺強的。
但是這個時候是什麼時候?
皇帝走馬觀花似的換,一茬一茬的就和割韭菜一樣,死一個換一個,皇帝威嚴大大下降,天子尊榮不再。
好不容易出個劉誌,乾翻外戚、限製宦官,大振皇權,似乎東漢帝國的皇帝就要支楞起來了,結果劉誌也走到了生命的末期。
接下來,就是遠遠不如劉誌的漢靈帝劉宏了,劉宏之後,就是漢中央權威全麵崩塌的時代。
崩塌不是一日速成的,必然需要經過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是多方博弈之後的結果。
而眼下,東漢帝國正處在皇帝威嚴喪失、皇帝神聖性下降的過程之中。
皇權依舊、皇帝不再。
這個時候討論天子禮,頗有一種孔老夫子克己複禮的感覺,有一種保皇黨的既視感,在袁樹看來就頗為搞笑。
所以,順著時代的大勢,袁樹還真不會怕了他。
而且在這個“禮”的問題上,也是袁樹少有的對今文學派比較欣賞的地方。
現在的今文學派雖然都是一群蟲豸,但是這群蟲豸的大前輩還是有點種的。
他們十分大膽,把士人禮給天子用,實際上就是要把天子的權力給限製住,再搭配之後提出的“天囚”理論,就是一整套限製皇帝、皇權的組合拳。
他們似乎壓根兒就沒有打算專門搞個天子禮來給漢天子用,他們還是堅持那一套“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想法,沒想著徹底跪下來做皇帝的奴才。
可惜他們拳術不精,打拳沒打成功,不僅沒把皇帝打成熊貓眼,反而被皇帝摁在地上使勁兒摩擦,還為此失去了自己的命根子。
袁樹對此頗感遺憾。
正好現在東漢帝國在走下坡路,儒家士人們的思想也正處在一個大的迷茫期,大家都不知道接下來的路可以怎麼走,這正是新思想綻放光芒的時候。
如此,就讓我袁某人來打出這震驚東漢第一拳!
看拳!
“大小戴氏《禮》對此事都有一致的態度,即天子親迎,公羊傳也說,自天子至庶人娶,皆當親迎,是以樹以為,天子親迎,當屬此禮。”
盧植興奮起來了。
他連連搖頭。
“左氏雲:天子至尊無敵,故無親迎之禮,昔祭公迎王後,未至京師而稱後,又有高祖皇帝時,皇太子成婚,時叔孫通製禮,從左氏,皇太子遂未親迎,這都是天子未親迎的例子。”
袁樹搖頭,進行反駁。
“當初太姒與文王成婚,太姒家在渭水之涘,文王親至渭水迎娶太姒,這便是天子親迎之禮,天子雖然是至尊無敵,但是與皇後相處,依然和普通夫婦一樣,夫婦成婚,禮同一體,所謂至尊而無敵,哪裡需要在這種地方體現呢?”
盧植深吸一口氣,思考片刻,繼而開口。
“文王迎娶太姒之時,紂王尚且南麵為君,文王乃西伯也,為殷之臣,親迎太姒實屬應當,怎麼能說這和天子禮有關呢?縱是武王成婚之時,亦為殷之臣,而非天子,袁君所言,盧某不能認同。”
盧植所說的的確有道理,也是真的,他以此反駁袁樹的觀點,確實是有理有據,所以支持盧植的人有很多。
可是袁樹這套拳法還沒打完呢。
再看拳!
“當初魯哀公曾詢問孔子,說他想要親自外出迎娶自己的王後,可是作為國君親自出迎,似乎有些不夠自重,到底該怎麼做比較好?
孔子表示二姓成婚,合家之好,用來繼承先輩傳承給後人的遺產,誕生的後代可以為宗廟社稷的繼承者,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加重要的?
孔子乃魯人,哀公為魯君,魯,周之親藩,最為親近,是以魯國最熟悉周禮,孔子尚且對哀公這樣說,足以證明周禮之中是讚同天子親迎之禮的。”
盧植又思考片刻,覺得自己還能反駁。
“孔子與哀公的對話,討論的是魯國自己的事情,魯國傳承周禮,可以祭祀天地,他們討論的是祭祀天地的事情,而非天子之禮,而且哀公相對於周天子來說依然是臣子,理當親迎,這不能說明天子有親迎之禮。”
防禦的不錯啊。
但是,當我打出第三拳的時候,你還能應對嗎?
深吸一口氣,袁樹對著盧植揮出了第三記重拳。
“按禮製,隻有納妾不需親迎,而是妾自行上門,以貶其位,天子成婚卻不親自出迎,像是納妾一樣的將一國之母喊到京師成婚,這難道是天子應該做的事情嗎?
以一國之母尊榮,以社稷宗廟之重,尚且隻能以妾的方式與天子成婚,天子的至尊無敵需要體現到這個層麵嗎?天子如此待皇後,若皇後有孕誕下嫡子,又置嫡子於何地也?”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