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一陣回味之後,不少人都覺得袁樹說的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畢竟誰又是從接觸聖賢書開始就覺得自己一輩子都是混子而成為不了聖賢傳人呢?
那都是被毒打的太多了,才拿出了混子的態度麵對慘淡的人生,誰小時候還沒有一個成為聖賢的夢?
隻是夢醒了而已。
可現在袁樹卻仿佛是在告訴他們——他們的夢從來都不是夢,是現實,之所以看起來像是夢,是因為有些人厚顏無恥的遮掩了現實的光輝,讓他們以為自己在做夢。
這一日的講學之後,整個雒陽城的輿論場仿佛被按下了休止鍵。
那些期待著輿論繼續霸淩袁氏家族的家夥們完全沒想到袁樹的一場講學居然還有這樣的效果。
得知具體的講學內容之後,宦官們自然是不知所措,他們文化素養太低,不足以支撐他們搞明白這裡頭的門道。
但是其他朝堂勢力卻多多少少能搞明白袁樹說了些什麼,用意又在什麼地方,隻是對於袁樹一場講學帶來的影響力完全預料不到。
他們不明白如此假大空的東西怎麼就能夠帶來如此之大的影響?
以至於那麼多人都忘記了這場輿論攻勢本來到底是為了什麼!
而袁樹顯然也沒有就此停下的意思。
第二天,他又派人外出宣布自己要在太學講學。
於是昨日人山人海般的壯觀景象又一次重現了。
得知消息的張紘、王朗都跑過去了。
馬日磾直接把自己的活兒都拜托給了蔡邕,自己開小差去了。
蔡邕氣急,又把自己的活兒拜托給了同事張馴,自己也開小差去了。
袁樹昨天講學結束之後,安排人四處打聽效果,得到的回饋讓他很滿意,於是趁熱打鐵,再接再厲,趁著大家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狠狠的再搞一波言論轟炸。
他吃了羊肉,喝了蜜水,啃了大餅,養精蓄銳,第二天一早就開始了第二次“講學”。
還是就著昨天的話題,深入講述了良知的重要性和理想的重要性,然後就開始深入講解何為良知、如何致良知,然後談到了具體的方法論。
和之前一樣,寫在書上和作者親口激情宣講給人們帶來的感官是完全不同的。
特彆是袁樹這種高超的演講水平,對人的衝擊直接就是一個超級加倍。
他在講台上走來走去,時而握拳向天,時而捶胸頓足,聲音時而高亢,時而低沉,乃至於哽咽。
“聖人與其他人的區彆在什麼地方?我認為很簡單,就在於遵照良知而行事這方麵,比如虞舜,虞舜年輕時雖然生活於深山之中,生活困苦,但是他明辨是非,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他聽到了、看到了正確的事情,便會記在心中,等有需要的時候便會去做,聽到了看到了錯誤的事情,也會記在心中,以此告誡、鞭策自己,讓自己不要去做同樣的錯事。
看到有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他便學習,看到有人欺淩弱小,他便警醒自己,讓自己不要去做同樣的事情,正是因為堅持做正確的事情,他的德行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可,於是被推舉為天下共主……”
上午的講學完成之後,袁樹馬不停蹄從太學回到雒陽城中,扒了幾口飯,下午就在開陽門一帶搭建講台,又在這裡開始了講學。
“古人推崇上古三代之治,原因在什麼地方,或曰仁,或曰德,而樹以為,古人推崇的,就是以良知而行事,懲奸除惡,鋤強扶弱,抑貪腐,揚清廉,重農、助農,壓製奸商,這些都是聖人的操守。”
“而這些事情,吾輩便做不到嗎?不,可以做到,可為什麼不去做呢?因為恐懼,因為懦弱,被上官恐嚇,被同僚排擠,擔心失去前途,乃至於失去性命,於是,便不敢遵照心中良知而行事。
因為恐懼和懦弱,明明心有良知,卻隻是冷眼旁觀,這樣的人,可以被認為是有良知的人嗎?樹以為,是不可以的,心有良知,卻知而不行,不行,則等於不知,他們與被欲望操控的行屍走肉有何不同?”
下午的第一場講完之後,他又繼續往西,在平城門內展開下午的第二場講學。
“一人知而不行,則多一空殼,兩人知而不行,又多一空殼,十人知而不行,百人知而不行,則良知何在?這,便是當下的困境,這,便是危急存亡之緣由!”
“無良之人多麼?多,很多!但是心存良知之人就少嗎?不少,一點都不少,可為什麼天下局勢敗壞到這個地步?就是因為知而不行!因為怕!因為懦弱!則視良知於無物!”
“心存良知之人知而不行,便等於拱手把操控天下的權柄交給了無良之人,交給了奸佞之輩!如是,則奸佞之輩玩弄權柄、魚肉蒼生,天下安得昌盛?”
上午一場,下午兩場。
一天三場講完之後,袁樹疲勞不堪,結束了一天的講學,返回袁府,羊肉、大餅、蜜水一鍵三連再來一遍,以補充體力。吃過飯,袁樹召集程立、魏甲、賈詡、許崇、廉達、邵原等手下吩咐接下來講學的內容,讓他們提前布置明天三場講學的地點與相對應的安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