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祖上是個修行人,文韜武略,樣樣出眾,因此被當地的知府賞識,留在府衙內做了個謀士。
不過名字不詳,隻有個道號,叫善淵,也就是“居善地,心善淵”的意思,追求的是內心的深邃與寬廣,不被紛繁的世界所擾亂。
這人是名散修,沒有龐大的師門做靠山,因此雖是個修行人,卻從不對外表明身份。
直到當地妖邪肆虐。
因為代代相傳,很多細節都已經不清楚了,就知道當時的為政者辦法用儘,卻依然沒能將妖邪擊退。
道士僧人都請了無數,不管是開壇做法,還是真槍實戰,日日上演,但收效甚微。
善淵急得不行,但是因為自己不想暴露身份,能做的也是少之又少。
眼看著城內城外生靈塗炭,死傷民眾一批又一批,善淵怎也坐不住了,他向知府稟明身份,想要出戰,但是有個請求,就是事後一定要儘力地保全他的性命。
知府看到有良將可用,連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他。
善淵就一個人,一把刀,單槍匹馬,上了戰場。
其實他是有個徒弟的,但是善淵覺得此去可能毫無退路可言,便沒有帶著徒弟一起去,因為他的徒弟不是旁人,就是自己的孩子。
善淵知道自己這一去,必定是凶多吉少,甚至有可能是禍及家人。因此在去之前,就派人將自己的一家老小送走了。
絕了後患,便再沒了牽掛。
那時候正處在王朝的衰敗期,人們為了吃上一口飯可謂是不擇手段,包括道士都成了一種職業。
自古以來,真正的修行人本就不多,可當地一出現妖邪,道士就跟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那數量,簡直可以跟妖邪比肩。
不過後來就少了。
隨著戰死沙場的道士越來越多,他們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意識到了不對勁,便紛紛隱到了暗處。
當然還有些不怕死的,經不住賞銀的誘惑,依然衝鋒陷陣。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或許也不難理解。
善淵挑了挑了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跟知府喝了最後一杯送行酒,便上了戰場。
他的眼睛烏黑深邃,眉毛濃密修長,本就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再加上身穿道袍,更加讓人如癡如醉。
善淵手持佩刀,在戰場上廝殺,眼神中充滿了決絕,每一招每一式都精準地落在了妖邪身上,恐怖的力量讓人歎服。
然而,這一切卻招來了那些道士的不滿。
戰事還沒結束,就有人開始向府衙告狀,說善淵不分善惡,肆意屠戮,連無辜百姓都殺。
知府極力平息這些人的憤怒,但是收效甚微,怕事情越鬨越大,乾脆直接封鎖了城門。
就算是亂,也要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亂,絕不能讓這些消息飛出城區,到那時,自己想保下善淵都不能夠了。
本以為這樣就能抵擋一時,能夠給自己留下足夠的時間尋找應對之法,但沒想到,那群人卻在城內開始到處亂放消息,說善淵濫殺無辜,是個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