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特蒂努城下,黃沙之中不知埋葬了多少英靈,如果不是有這片如海洋般吞噬一切的沙漠,可能這裡早已變為一片焦土,屍骸滿地。
異族給人類守軍三天期限,如不開城投降,便會以高山族父女老幼為人質,用他們的身軀當做前進的盾牌,掩護大軍攻城。
銀翼帶兵多年,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可這樣的場麵還是第一次遇見。
高山人骨子裡本就熱情、正直、善良,對任何一個同胞都視如手足,見到這樣的場麵,銀翼又為難又憤恨,圓睜的雙眸就像要噴出火焰,握緊的拳頭,從指甲縫裡流出了鮮血。
無數高山勇士看到城下手無縛雞之力的同胞哭喊著被驅趕,有他們的親人、朋友,有父女老幼,一個個也是氣的咬牙跺腳,有人甚至失聲痛哭。
戰爭,最大的受害者本就是平民百姓,如今又成了敵人製約自己的籌碼,到底該不顧一切奮起反抗,還是為了保住同胞的性命棄城投降,成了兩難的抉擇。
銀翼、阿德裡斯等主將經過一天的商討,作出了一個冒險且驚人的決定,這個決定也被後世戰爭學者稱之為第二次異族大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次軍事行動。
當天夜裡,銀翼下達代號為“化整為零”的作戰計劃,所有守軍連夜撤離坎特蒂努,並以坎特蒂努為中心,拆除半徑百裡內的所有路標。
銀翼的這個計劃用意十分簡單,敵人以同胞為質,非要拿下坎特蒂努,如果硬守不僅會傷及同胞,戰士們的心裡也會蒙受巨大的陰影,最後的結果想必也是得不償失,既然如此,莫不如放棄坎特蒂努。
不過放棄坎特蒂努不等於放棄整個灼日教廷,坎特蒂努不僅是大漠中的樞紐、補給站,也是最明顯的標誌物,周邊有無數圍繞著這座城市的路標,隻要把路標全部拆除,如果不是在這一帶生活了幾十年的專業向導,絕走不出這萬裡黃沙之地。
銀翼和灼日教廷的多位將領協商,確定了這個方法可以有效阻止異族進軍,當即下令將守軍分為兩組,一組連夜攜城裡百姓撤離,一組在城內繼續製造聲勢,蒙蔽敵人,為撤離爭取時間。
第三日清晨,異族大軍以為人類守軍不肯投降,帶著數千名高山百姓逼近坎特蒂努城下的時候,卻發現這座城已是空無一人。
其實異族也沒覺得這種方法可以直接讓人類棄城,但起碼能在攻城戰的時候束縛住守軍,為他們的勝利贏得更多籌碼。
可沒想到的是,守軍竟然撤了,這對異族來說無疑是個意外收獲,不費一兵一卒就占領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坎特蒂努。
異族興高采烈的引大軍進城,在城內歡慶了足足五天,等到第六天準備向下一個城市進軍的時候,他們才驚愕的發現,已經完全迷失在了大漠之中。
隻要坎特蒂努消失在視線之內,根本分不清東南西北,周圍的一切完全一樣,就像駛入了無儘的大海,他們的幾十萬大軍,如同大海裡的一葉孤舟,永遠走不出去。
連續幾次,異族的大部隊根本不敢走遠,隻能派出了多支探路部隊打探方向,並沿路安插路標。
而他們的計劃早在銀翼的預料之內,提前在沙漠各處埋伏好了駱駝騎士和高山王國的精英部隊大穿山甲騎士,這些騎士對沙漠環境了如指掌,行動迅速,神出鬼沒。
一旦發現異族哨騎,便會第一時間全殲,又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消失在茫茫沙海。
幾天之內,異族派出去不下二十支隊伍,最多的隊伍人數超過五百人,最少的也有一百人,這些隊伍無一例外有去無回。
異族主將實在沒辦法,派人回壁壘之城請屍鷹人戰士,打算用飛騎為他的部隊引路。
然而,連續幾支派去壁壘之城求援的小隊,也跟探路小隊一樣銷聲覓跡。
這片大漠,就像是一頭能吞噬生命的野獸,隻要離開坎特蒂努,沒有一個異族能活著回來,氣的異族主將每天大呼小叫,捶胸頓足,而又無可奈何。
就這樣被困了半個多月,城內水儘糧絕,異族不得已又退出了坎特蒂努,把辛辛苦苦奪來的城池還給了人類。
銀翼同樣不費一兵一卒,重新奪回坎特蒂努。不過,也為此付出了代價,暴怒的異族在撤軍之前,屠殺了全部三千名高山族老幼婦孺,把他們的屍體懸掛在了坎特蒂努城牆上。
有人說,銀翼守住了坎特蒂努,但也沒有阻止異族對平民的殺戮,這並不算是一個好辦法。
但後世軍事學家分析這次戰役,用各種方法推演後,還是認為銀翼的計劃是第二次異族大戰中最經典的戰役。
因為,如果當時銀翼選擇與異族約定的方式放棄坎特蒂努,雖然能保住這三千人的生命,但還有下一個城,下下個城。。。等於讓異族抓住了威脅我們的籌碼,最終的結果便是放棄抵抗,宣告投降。
可如果銀翼選擇不顧平民的生死在城下交戰,不僅這三千人的性命不保,還會死傷更多的守城戰士,而銀翼本人,也很可能淪為後世唾罵的眾矢之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