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次貢士們去往的宮殿,是新建的一座,本來用途並不是考試,但趕上了科舉大事,索性臨時改建,倒也足夠寬敞明亮。
這三天的考試,皇帝自然不可能全程跟著了。
不過,也不再是秦楓一個人就能完全做主。
雖然秦楓依然是重要的主持者,但這次秦楓身邊陪同的,有魏國公徐達,有戶部尚書楊思義,有禮部尚書陳迪……
這些朝廷大員,跟在秦楓身邊,目光裡也儘是激賞的神色。
這次科舉,要是沒有秦楓,還真不會是今日的氣象。
從某種意義上說,大明的未來,都已經被秦楓悄悄改變了啊,倘若沒有秦楓,現在的貢士就要換一批人,那意味著未來大明各地甚至中樞的官員,都是另一批,自然會將這個王朝,帶去不同的方向。
這樣的功勞,彆說是安插一個徐鼎臣,就算再多幾個,也是應該的。
想到這裡,這幾位位極人臣的高官,也就心意平和,哪怕是眼裡不揉沙子的徐達和楊思義,也不再存有什麼芥蒂,反而看著秦楓身邊並不避嫌的徐鼎臣,覺得此子機靈乖巧,在這樣的場合居然不怯場不害怕,或許還真是個可造之材呢。
現在就算限於年齡,學問差一點,但未來可期。
秦楓組織考試,早就是輕車熟路,即便考試地點換成了皇城之中,流程上也並不會有什麼差彆。
考試開始。
一連三天。
事關前途命運,所有人自然全力以赴,秦楓就親眼見證,有的考生殫精竭慮,為了答好試卷,甚至這三天三夜,都是不眠不休,實在令人動容。
不過,秦楓走過去,看幾眼那張卷子,隻能是搖搖頭,覺得努力未必有回報,這樣的學問和理解,很可能第一關都過不去。
但閱卷的是朱元璋,秦楓倒也不能把話說死。
三天的時間,秦楓把每個人的卷子,都大致看過,心中已經有了數。
此外,秦楓對於朱元璋出的這些題目,也完全看懂了這位皇帝的心中所想。
比方說,“經”的題目,說的大概是個道德標準的事情,這很可能是因為朱元璋看到了各地的那些亂象,尤其是揚州府、廣東布政司兩場影響深遠的屠殺,或許讓這位皇帝第一次意識到,他任命的官員,能力先放在一邊,在道德上,似乎很有虧欠。
於是,就有了這道題,想聽聽這些優中選優的貢士們,如何理解。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