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國事怎麼到了相國嘴裡又成了賣買”
眾人紛紛搖頭。
顧青也麻爪了,褚遂良又說道,“其實相國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但國事涉及賣買確實有些磕磣,不過道理是這麼一個道理,糧草可以給,我們也不是給不起,不過也不能白給”
“中書令請講”顧青也來了精神。
“我們可以讓高句麗向我們大唐做出承諾,讓高句麗的子民給我們大唐做事。”
到底還是利益交換,不過是換了一個方式,不說到錢了,朝臣們也沒有抵觸了,顧青看向許敬宗,“老許,你說說最近有什麼事情是需要高句麗的人力來幫忙的。”
“海船”許敬宗立刻回答。
“嗯這個好”顧青不住點頭,“我正好去缺人手造海船,現在的港口人力一直不夠使喚,也不知道閻立本這個老家夥已經造了多少了。”
聽到這話,朝堂之上又是一陣鄙夷,紛紛搖頭,明明是國事又聊到顧青的海船上麵去了,聊著聊著還是顧青的買賣。
“其實山海關需要修複了。”上官儀說道,“上一次去山海關的時候,山海關已經如此不堪。”
“對山海關”
朝臣很認同這個想法。
“老褚你的看法呢”顧青看向褚遂良。
“我也以為修複山海關”褚遂良點頭。
“真的”顧青又問。
褚遂良使勁點頭,“山海關。”
顧青來回一陣踱步看著褚遂良,“不著急,你要不再考慮考慮。”
“山海關。”褚遂良知道顧青的心思,直接了當回答。
“行吧,可憐我的海船沒人造嘍。”顧青伸著懶腰,“即然上官儀和褚遂良都說是山海關那麼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了”
朝堂又陷入了安靜。
顧青再次看向滿朝大臣,“要不你們也說話自己的想法,海船其實也不錯的。”
眾人再次向顧青投來鄙夷的眼神。
“陛下有什麼看法嗎”顧青轉身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板著臉回答,“朕沒有什麼看法。”
“好”顧青又轉過身麵對朝臣,“那就這麼定下了,立刻給高句麗王去信,由中書省書寫,上官儀與許敬宗作輔,陛下蓋印可以高句麗王糧草,但是高句麗一定要給我們修建山海關為條件,至於其中的細節中書省來落實,還有什麼事情嗎沒事的話就退朝了。”
朝臣們紛紛告退。
又是一場朝會落幕,這些日子太極宮都是這麼敲定國事的,有些不倫不類,不過這也和顧青的性格有關係,不是特彆的講究也是一切從簡。
散朝後,李承乾對顧青說道,“那日大理寺事情,朕也知道了,趙國公沒有彆的意思,你們不要錯怪他了,他隻是希望唐儉可以早日出來。”
“我明白,我當然不會懷疑趙國公。”顧青一邊走似笑非笑說著。網,網,,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