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所代表的是已經成為曆史的文化,而且有著宮廷文化的外殼,同時它卻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經過了長時期的曆史篩選和積累,當然不能簡單用“封建落後”來概括。
故宮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乾或對立的,而是有機的統一,相得益彰。
把它們結合起來,就可看到,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極少數同時具備藝術博物館、建築博物館、曆史博物館、宮廷文化博物館等特色,並且符合國際公認的“原址保護”、“原狀陳列”基本原則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樣性,從世界文化遺產的角度,人們努力挖掘和認識故宮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價值。
“文化遺產”觀念的引入,突破了傳統的“文物”觀念的局限性,強化著遺產的環境意識、共享意識,以及全社會都必須承擔管理和保護的理念,促使人們從“大故宮”的觀念來看待故宮保護。
這在故宮保護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不僅要保護故宮本身,還要保護它的環境。
過去隻重視對故宮本身的保護,後來認識到與皇宮連在一起的護城河也是皇宮的當然組成部分,必須治理,於是就有了20世紀90年代投資6億元人民幣、費時三年的護城河治理,改變了長期存在的臟、亂、差麵貌。
根據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要求,在文化遺產地的周邊必須劃定“緩衝區”,以保護其周邊原有的曆史風貌和環境。
而在荼粟所了解的未來,召開的“東亞地區文物建築保護理念與實踐國際研討會”通過的《bj文件》,對遺產保護的政策和原則給予很高評價,對故宮等世界遺產地的修繕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是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遺產及其特色的保護方式的尊重。
故宮學是故宮博物院於2003年提出的,它是京故宮及其豐富收藏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科學。
故宮學研究主要包括紫禁城宮殿建築群、文物典藏、宮廷曆史文化遺存、明清檔案、清宮典籍及故宮博物院的曆史六個方麵,有著豐富深邃的學科內涵。
故宮文化是以皇帝、皇權、皇宮為核心的皇家文化。
故宮學的提出並確立將使其研究進入自覺階段,從整體上提高故宮學研究的水平。
從故宮學的視野看待故宮,不僅認識到故宮古建築、宮廷文物珍藏的重要價值,而且看到宮廷曆史遺存有著同樣重要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古建築、文物藏品、曆史遺存以及在此發生過的人和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文化整體。
這一認識是故宮學得以產生的重要依據,也有利於進一步挖掘故宮的曆史文化內涵。
故宮文化的這一整體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國外的清宮舊藏文物、檔案文獻有了一個學術上的歸宿。
基於此,兩岸故宮博物院在學術研究上的交流與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
人為地阻隔隻能是暫時的,事實上這種交流也是在不斷地發展。
《快穿之信我有糖吃》
喜歡快穿之信我有糖吃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