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批評裡雖然有渾水摸魚的,但是大部分的路人,還是從自己的觀影感受出發的,他們的言論並不過分,張南壹也無法指責。
divcass=”ntentadv”所以張南壹在校內網上發表了一條心情。
“這次能拿到戛納金棕櫚大獎,我還是很高興的,但我還是要提醒一下大家,天路本質上是一部文藝片,觀影的爽感沒那麼足。
這是一部需要大家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電影。
如果不喜歡文藝片的觀眾朋友,建議等一段時間,後續會有驚喜等著大家。”
張南壹這條心情,就是在提醒大家,不喜歡文藝片的就不要去電影院浪費金錢和時間了,等後麵的驚喜就行。
他隻能隱晦提醒,不能明著勸大家不要去電影院。
天路這部電影,還有劉大慶等投資人在,這些投資人要賺錢的,而且這裡麵還關係到院線的利益。
張南壹提醒到這個份上,已經是極限,也是他作為大富豪,不在乎收益才敢這樣說。
他發表完這條心情後,就沒有再理會網絡輿論了。
因為李富楨找上門來了。
經過5個月的籌備和研發,麒麟手機各方麵都步入了正軌,對於智能手機的硬件和軟件功能開發,張南壹是最清楚的,他必須要去手機公司待一段時尚,把這些理念,講給李富楨跟核心團隊聽。
手機研發的大方向上,需要張南壹來定。
所以他一頭紮進了手機公司,沒有再理會外麵的輿論。
沒想到他的這條心情,被人吹毛求疵的批判了。
6月1號,鑫浪門戶網站上,一個筆名為“一針見血”的作者,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張南壹最終還是活成了程凱歌。”
文章裡,拿張南壹的這條心情,反複的分析。
“張南壹說天路爽感沒那麼足,其實就是在告訴大家,天路這部電影不好看。
這一點他自己也知道,隻是他舍不得票房利潤,又害怕天路影響了自己的口碑,於是假惺惺的發表了這條心情,體現了他又當又立的糾結心態。
他還說天路是一部需要觀眾細細品味的電影,這其實就在諷刺觀眾沒有品位。
批評天路的觀眾,都是看不懂電影的人。
這種行為,跟程凱歌拍了無極後,埋怨觀眾看不懂無極,有何區彆?
或者說張南壹還不如程凱歌,程凱歌至少是心直口快,想到什麼說什麼。
不像張南壹,是個學霸,城府很深,說話都是暗戳戳的。
不明就裡的人,被張南壹諷刺了,還要幫他數錢,為他叫好。”
這篇文章出來後,借著天路口碑崩塌的浪潮,立即就獲得了很多人的關注,不少人認同作者的觀點。
評論區裡,有很多人留言,點讚第一的熱評,是一位叫“今天吃了嗎”的網友的。
他說道:“屠龍者終成惡龍。
張南壹農村出身,以前吃過苦,還能跟普通大眾共情,拍出來的作品,能夠從平凡生活裡汲取力量,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愛。
如今他已經是億萬富豪,每天躺在金山銀山上,過著吃喝不愁的奢靡生活,身邊是美女環繞,自然也失去了對生活的觀察。
隻能靠一些似是而非、故弄玄虛的作品,來糊弄大家。”
這個評論,短短一天,就收獲了上萬的點讚。
6月2號,三聯周刊又發表了一則專訪,是關於程凱歌的,標題是“凱歌老了,一個人與一個時代。”
這篇專訪借著本次天路獲得戛納金棕櫚的熱度,再次回顧了當年霸王彆姬獲得金棕櫚大獎的過程,喚起大家對程凱歌的尊敬。
然後說程凱歌老了,他對於藝術的追求還在,隻是對於市場的脈搏把握不準,沒有跟上年輕人的喜好。
一下子就把程凱歌拍無極的鍋甩掉了,還讓程凱歌扮演了一個英雄遲暮的角色,引發大家的同情。
在訪談的最後,文章還對比了霸王彆姬和天路兩部電影。
這個記者認為,雖然同為金棕櫚影片,但霸王彆姬比天路優秀太多,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彆的電影。
如果在同一屆戛納競爭,霸王彆姬可以輕鬆碾壓天路。
程凱歌最後總結道:“霸王彆姬拿獎的時候,評委會都是外國人。但是此次天路拿獎,評委會主席是王佳未,還有個華國人評委章紫衣。
我們兩部電影獲獎的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我聽說了,王佳未三月份,還有到張南壹拍戲的劇組探班,兩人聊了很久,王佳未還想請張南壹出演自己的新電影一代宗師。”
三聯周刊的這篇專訪報道出來後,把天路的負麵輿論炒得更熱了。
“天路拿獎靠王佳未”,“戛納黑幕”等相關的言論,也開始在網絡上傳播開來。
一時間,在網絡上,天路這部電影好像是人人喊打一樣,張南壹的口碑似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但是在現實裡,天路的票房卻令人意外的非常不錯。
6月1號,天路拿到1500萬票房,比前一天下降300萬,6月2號是周六,票房回到了2000萬水平,達到了2200萬,6月3號周天,票房2100萬。
6月4號周一,票房正常回落,隻有1300萬。
上映第一周,天路合計票房1.44億元,再次打破了驚濤營救的首周票房記錄。
看到天路的這個票房成績,不少業內的人士,都表示不理解。
為什麼這部電影口碑這麼差了,票房還能這麼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